
课间一个小女孩用冻裂的小手在玩手影游戏
东南网1月16日(福建日报APP-新福建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陈晓星 黄平柳)图为课间一个小女孩用冻裂的小手在玩手影游戏,对于山村的孩子来说读书让他们有了更多美好的梦想。一晃一学期即将结束,叶昊天已经习惯了建宁客坊乡中畲村的偏远和冬季的寒冷。作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毕业生,随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基金会组织的“美丽中国”支教活动,叶昊天今年8月第一次来到福建。客坊乡中畲村,是建宁县最偏远的村落之一。村里的中畲小学现在只有11个孩子,学生人数创历史新低。早在10几年前,这里还有300多个学生就读。在叶昊天来这之前,刚刚有一位老师退休,学校里就剩下59岁的校长谢延国一个人执掌教鞭。由于师资薄弱,校长谢延国将一二年级的11名学生合在一起上课,黑板也分成左右两边。当一个年级的学生听课时,另一个年级的就做练习。小叶来到这里后,谢校长的负担减轻了很多。不同经历的两代人,在同一个讲台上相互碰撞、磨合。 “在孩子们眼里,谢校长比较严厉,而我相对会随和一些。”叶昊天还在念高中的时候,在“感动中国”节目中第一次了解到“美丽中国”的支教活动,因为认同那句“让每个中国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平等、优质的教育”,让他在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毅然报名加入了“美丽中国”。“两年的支教的确会让我比同学们在职场上迟两年起步,但我想在年轻的时候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既然来了,就没有考虑值不值得。”

一间教室,两个年级。考试结束,谢校长(左)收一年级的试卷,叶昊天收二年级的。
第一次在中畲小学上课的经历让叶昊天难以忘记,虽然在来之前经过几个月的专项培训,但真的与这帮孩子们面对面相处时他发现,做好一个老师并不是培训课上能模拟想象出来的。“我就向校长讨教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如何控制讲课的节奏。”叶昊天很快适应了老师的角色,“乡村的孩子非常的淳朴,具有天然的优势,更接近自然。我想在中畲的两年时间里,探索一些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模式。” 同样,在小叶来到学校的日子里,老校长谢延国也从他那学会了使用“班班通”信息化设备。“年轻老师和上了年纪的老师大不相同,很有活力。”谢延国从教的42年里,有40年都在中畲小学,看着一波一波又一波的教师来来去去,经历了3次教学楼重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条件去乡里和县城读书,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在村里能读上书会更方便,我希望退休后这所学校还能继续下去。” 图为考试结束,谢校长收一年级的试卷,叶昊天收二年级的。一个教室两个年级,两位老师的接力让这个11名学生的学校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中畲村平日里只有300多人常住,每到小学放学就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11个孩子兴奋地跑出教室,相互追逐的喊声让这个宁静的村子多了许多生气。因为熟悉而留下的校长谢延国,想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意义的叶昊天,他们所做出的决定让这里有了更多的希望。

叶昊天在带孩子们跑步。他来了之后,这里的学生才有了体育锻炼的概念。
小叶来到这里后,谢校长的负担减轻了很多。叶昊天还在念高中的时候,就了解到“美丽中国”支教活动。大四临近毕业之际,他毅然报名加入了“美丽中国”,“我想在年轻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我向校长讨教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如何控制讲课的节奏。”叶昊天很快适应了老师的角色。他说:“乡村的孩子非常淳朴,更接近自然。我希望在中畲的两年里,探索一些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模式。”

孩子们放学后都在家门口做作业,叶昊天一路从学校走到村口几乎就能路过所有孩子家,遇上他们有问题也就能及时解决。
老校长谢延国,则从小叶那学会了使用“班班通”信息化设备。谢延国说,自己从教42年,其中40年是在中畲小学,看着教师们来来去去,经历了3次教学楼重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条件去乡里和县城读书,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在村里读书会更方便。我希望退休后这所学校还能继续办下去”。
年长的谢延国、年轻的叶昊天,他们的抉择,让这里有了更多的希望。

图为班上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叶昊天跟他们混熟了之后,就成了孩子们的知心话大哥哥。孩子们一有什么小秘密就会跑来跟叶昊天倾诉。

谢延国和叶昊天交替上课,谢延国负责语文,叶昊天则负责数学、美术。有时候,谢延国会坐在教室外面听一听小叶讲课。

图为美术课上叶昊天教大家折纸,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内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很放松。

村里的孩子放学路上迫不及待拿出课本,对于学习孩子们很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