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德旺兔业公司负责人邓盛鉴正在给兔子投喂饲料。
东南网3月29日讯(福建日报 吴联参 文/图)
兔子好,全身都是宝,对于养兔人来说,兔子就是他们的“掌上明珠”,不仅兔肉可卖钱,就连兔皮、兔毛也都有着大销路。兔肉脂肪含量低,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理念的追求,是名符其实的健康产品。
大田县是福建兔的原产地,以盛产大田肉兔著称,被誉为“肉兔之乡”。大田肉兔具有体型健壮结实,清秀紧凑,黑毛、黑皮、黑眼、黑耳、黑爪等“五黑”、 皮厚微带黑色、脂肪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独特,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大田县肉兔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从原来少数农户散养三五只,发展到现在一年养殖380万只,产值1.6亿元的产业。
适宜养兔的“南方天山”
“家养一只兔,不愁盐和醋;家养三只兔,不愁衣和裤。”大田一直有饲养肉兔的传统,但在1993年以前,大多是分散的家庭饲养,一户不过三五只,超过10只的很少,被当作种植业之外的副业,用以解决日常家庭开支,换回些油盐。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田县相继引进日本大耳兔、新西兰兔等品种。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不少人担心“大田肉兔尾巴长不了”。
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农民增收的大田县领导,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调查发现,大田发展肉兔养殖有许多有利条件:市场前景广阔。兔肉具有高蛋白、高赖氨酸、高消化率和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三高三低”的特点,其综合营养价值高于其他肉类食品,符合当今消费者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方向,兔肉产品销售有广阔的市场。大田是典型的山区县,自然条件优越。大田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90%的山地却是块宝。可利用的草场面积2.4万公顷,其中仅象山草场面积866公顷,是省内现有连片最大的天然草场,被称为“南方天山”,牧草资源丰富,而且又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适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兔以草为主食,不与人争口粮,且老少皆可饲养,投入少,见效快,易管理,尤其适合在农村地区发展。
既然肉兔养殖是一个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为何不把它做大做强?县里决定,引导农民大规模养兔,把肉兔养殖作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加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