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感恩教育,如何多走心?

2018-07-18 08:59:28 程枝文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林诗云)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在不少家庭里,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很容易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食堂大叔登上大学毕业典礼,做饭扫地阿姨获“荣誉院士”,学校组织学生给父母集体下跪……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开展类似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引起强烈关注的同时,有人点赞,也有人质疑。感恩教育,如何避免成为走秀?如何让感恩意识根植于孩子的内心?

感恩意识缘何缺失?

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湖北襄阳五名获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因对资助者冷漠,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电话、写过信,更没有说过一句感谢,最终让资助者寒心并取消对其资助。

近日,记者在福州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教师、专家。他们表示,人们尤其是孩子感恩意识的缺乏,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首先,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不足。有些家庭的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求回报,只要子女学习好就心满意足了,认为学习好是好孩子的标准。“基本舍不得骂孩子,更别说打了。奶粉要买好的,早教中心要去高档的,衣服要穿名牌……”福州市民李女士的观点和做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次,学校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感恩教育。除了文化学习以外,没有更多地进行感谢父母、感谢他人、感谢国家的教育。“虽然很多学校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体制依然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师资和生源的标准,这就导致我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感恩教育。”福州一名小学教师坦言。

再者,社会教育未能及时补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以自我为中心、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等价值观泛滥,导致青少年信仰与理想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缺失。“社会是一所大学,任何人只有通过这所大学历练后,才能真正成长,但目前它还无法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使命。”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谢宏忠说。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存在的缺口,让感恩教育成为一种社会的稀缺品。

创意,还是作秀?

在此背景下,感恩教育活动悄然兴起。

6月初,福建工程学院绿色星火环保协会开展毕业季“绿色感恩”活动。学校组织志愿者在毕业离校那几天,集体为学长、学姐搬运行李,以报入校时接待之恩。同时,将回收的书籍类物品进行分类,并送往山区,为孩子们搭建图书馆,让爱心持续传递。

6月底,厦门集美学村举办毕业季周末音乐会,来自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华厦学院和厦门医学院等高校的学生歌手和乐队轮番登台,用经典歌曲和原创曲目,送别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毕业生们,而毕业生们则集体向老师献花表达感激之情。

去年6月30日,浙江大学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学校精心安排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上台说了很多温暖人心的话,让很多毕业生流下眼泪。学校称此举是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也懂得尊重社会的不同分工,工作无贵贱”。

……

每年毕业季,很多学校都会举办类似的感恩教育活动,不少收获满满的点赞:“这种感恩教育很有必要,内心受到感染。”“学校的安排独具创意,也用心良苦。”“朴实不浮夸,效果也很好,值得借鉴。”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也有部分感恩教育活动引起了争议。

“作秀太明显了,浪费人力物力。”“平时不教育,毕业搞这个没多大意义。”“应注重对孩子内在持续性的引导,而不是运动式的演讲。”这些都是网友质疑感恩教育“走秀”的主要理由。

日前,一段“山西塑州小学生听感恩教育课集体痛哭”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争议。该校对此的解释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不过,知情人士透露,这是一种营销套路。因为演讲者一场2个小时的讲座,收费高达5万元。

“我们学校就有人来作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每次故事都说得很感人,我们很多人都被感动了。但遗憾的是,最后都会有人推销书籍和相关产品。”福州网友@会哭的小猪向记者反映,迫于种种原因,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同学都买了书,而这些书基本上是励志书籍,买完后看的人并不多。

这种情况并非个案。记者在网络上搜索,输入相关关键词发现,不少网友都有反映类似情况,感恩演讲不少时候成了推销大会。

真正地从心开始

那么,感恩教育又该如何进行?

“感恩教育应从小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感情,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现在的感恩教育大多流于形式,不能让孩子真正地从心开始。”谢宏忠说,百善孝为先,特别是现在孩子的独特性,更需要感恩教育,但感恩不仅仅是孝,更应该扩展到对身边的人和事、对社会的感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谭振亚教授认为,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从小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首先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乐媛告诉记者,感恩教育不应局限于血缘关系或亲子关系,这种强调血缘关系的感恩教育是失之偏颇的。相反,我们更应该在陌生人之间提倡感恩。这种非亲缘关系、非熟人关系之间的感恩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福州大学甘满堂教授认为,感恩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通过法制建设将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增强引导力和约束力。此外,还可建立感恩的道德激励机制,对社会上涌现出的热心人和见义勇为者加大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力度,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