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郑小瑛:这是我的最后一搏,也是关门一课!

2018-09-21 08:57:5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把大家当成播撒音乐希望的种子。”为了这次研修班,郑小瑛亲编教材、倾囊相授,希望把毕生所学传授给学员。89岁的她,用行动诠释着一位指挥家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执着.

目标:教有所成播撒种子

早在2010年,郑小瑛就在厦门工学院的支持下创办了“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艺术总监。几年间,中心将《茶花女》《紫藤花》《岳飞》等5部中外经典歌剧推上了国家大剧院、福建大剧院和厦门艺术剧院等艺术舞台,获得文化部主办的首届“中国歌剧节”的五项大奖以及厦门市委宣传部表彰等荣誉。这一次,“郑式”指挥法基础研修班也花落这所提倡“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高校。

郑小瑛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时,培养过吴灵芬、吕嘉、俞峰、张弦等高足。“我在第一学年中有个用合唱教材训练指挥法的过程。”她认为,实践已证明,作为指挥法基础,它适用于合唱、民乐、管乐、交响乐,甚至大型歌剧等各类表演集体。于是,这次决定在半年的时间内按此内容进行浓缩教学,让研修班学员在短期内能有专业水平的收获。

为了了解学员的业务水平,给大家一个从事多声部指挥者必须具备的听觉底线,以保证“一对一”教学的质量,郑小瑛举行了两声部听写、视唱以及背谱指挥的入学考试,最终筛选确定了20名学员。他们被分成2个班,每两周上一次课,两个班交替进行。

学员中大部分人,是中小学在职音乐老师,一半以上有音乐硕士、博士学衔。有的来自吉林、北京、山东、广东,他们开启了“两周一飞”的双城学习生活。对这种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郑小瑛十分欣赏:“我会努力把我的所知与你们分享。”

郑小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专门为此次研修班课程编了一本名为《会说话的手》教材,将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一年的指挥法课浓缩到了半年的时间里,含金量极高。

这本教材收录了42首中外经典合唱曲目,其中26首中国作品、16首外国作品。中国作品包含贺渌汀、黄自、冼星海、聂耳、时乐濛、王莘、瞿希賢等的优秀合唱经典,外国作品含经典歌剧合唱和艺术歌曲等,其中不少标注着“郑小瑛配歌”字样。实际上,这些曲目早已有多个翻译版本,但郑小瑛还是根据多年经验,对它们重新进行了配歌,使整个作品能以中文优雅的句法与韵脚与音乐紧密吻合,也体现了她主张的“洋曲中唱”。她认为,经典“洋曲”应该用国人听得懂的方式演绎,方能最大程度地被理解接受。

每次上课,年近九旬的郑小瑛要讲满8个小时。厦门工学院音乐系主任邵燕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曾劝她将下午上课时间延迟半小时,中午多休息一会儿,但被郑小瑛拒绝了。

“这是我的最后一搏,也是关门一课!”郑小瑛对于这些学员寄予了厚望,希望大家在工作岗位上把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指挥艺术“终段技艺”学会、用好并传承下去。她说:“希望你们将来也能开这样的班,带动你们的身边人,让这颗种子发芽、传播,为提升我国国民音乐教育水平出一把力。”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