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民生> 正文
分享到:

白云深处,有个御医故里

2019-05-09 08:50: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力钧身为清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御医,民国京城“四大名医”中有三个出自他的门下。他明医理、精本草,兼通西医西药,可谓是汇通中西医学的早期倡导者和力行者。

IMG_3831.JPG

力钧的曾孙女力丽(中)回乡,受到樟洋村乡亲们热情欢迎。 林庄洁 摄

东南网5月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百年力家 英才辈出

白云乡樟洋村是永泰一个安静的小山村,当年力钧从这里出发,走向福州,走到京城,参访亚欧诸国,两赴南洋行医,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先行者。近百年来,力家英才辈出,他的后人和亲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一段传奇佳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西医结合内科、心脑血管科专家陈可冀院士如此评价力钧:“精中容西医学大家。”

力钧身为清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御医,民国京城“四大名医”中有三个出自他的门下。他明医理、精本草,兼通西医西药,可谓是汇通中西医学的早期倡导者和力行者。

作为专业研究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副研究员王宗欣说道,力钧首创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兼用的医学思想理论,创办了全球第一家“中外医学研究会”。他还喜欢藏书,在中国医科院馆藏的1325部古籍中,有800多部来自于他的著作和藏书。

力钧不仅医学上颇有建树,还大力兴办新学,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新式科学人才。他参与创办了我国东南沿海第一家新式教育学校——福建工程学院前身校(苍霞精舍),此后又创办了东文学堂、玉屏女塾、仙游学堂,为福建的高等教育和现代教育打下了基础。

热心公益也是他的人生注脚之一。1897年,力钧返乡,适逢福州鼠疫流行。他以个人财力,配制“大青汤”,义诊于市,治愈千人。他还倡议成立戒烟公会,参与捐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同严复、林纾、陈宝琛、陈衍等闽籍社会名流一起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百年力家,一门忠良。力钧的弟弟力锵是马来西亚诗巫开拓先驱,被尊为诗巫第二港主。他的大儿子力嘉禾是我国中医药翻译交流第一人;二儿子力舒东是中华医学会首任副会长,曾为民国初期国家元首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等人看病,被世人称为力家第二代御医,此外,他保护了我国西南联合大学重要创始人郑天挺;他的小儿子力易周是西南联大临时党支部书记,学生会负责人。他的义子力树基从日本学成归来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农场,成为中国早期的红色资本家。他的孙子力一是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与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一起为我国自行研发原子弹成功作出重大贡献;孙女力伯畏是共和国第一代红墙医生,曾经是宋庆龄的主治医生。

子女事业有成,力钧的亲属中也是英才辈出。他的外甥女庐隐是民国著名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称为五四时期“福州三大才女”。

力钧的曾孙女力丽表示,太爷爷在家族和族亲中是有威严受尊敬的大家长。他一生苦苦求索强医、强学、强国之路,但凡有与力钧共同生活经历的人,几乎都是所在行业和学科中的佼佼者和优秀人才,足见家学渊源注重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力钧的孙女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认为,对力钧文化的研究,一方面要挖掘中西医结合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力氏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段缩影。

樟洋村村部外是力钧家族事迹宣传栏。 游庆辉 摄

挖掘传承 优秀遗存

“这样的一座山村居然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还有一个如此罕见的传奇家族。” 福建省民政厅派驻樟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雪梅对于力钧家族十分钦佩,也深感重任在肩。 2017年底正式任职后,她就一直致力于挖掘弘扬力钧文化。

在寻求支持的过程中,杨雪梅发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永泰当地文史爱好者、力钧研究会筹委会成员黄以胜不仅坚持40余年收集编写力钧家族的史料,还从民间抢救收藏了力钧曾经使用过的德国进口显微镜等3件文物。

中科院陈可冀院士大力宣传力钧,曾主编《清代御医力钧文集》一书,介绍力钧对中西医结合作出的贡献。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献祥也在研究推广力钧。为了纪念力钧,2017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导师制的“力钧班”,迄今已招120余名学生。去年福建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还为力钧塑像揭幕。

近2年来,为了扩大御医故里的影响,杨雪梅和白云中学的老师林庄洁、白云乡乡贤一起拜访请教福建多所高校、福建省文史馆并寻求支持,去年还连续举办了两场关于力钧的研讨会。在永泰新建的力钧展览馆里,他的生平事迹、著作文献和在中医药事业、教育等领域的贡献,得以集中向世人展示。

力钧参与创办的学堂成为当今福建好几所高校的前身校,这些高校怀着反哺之义,积极参与御医故里的建设。去年7月,福建工程学院和永泰县团委等在樟洋村举办永泰县青年大学生民宿布置大赛和民房外观改造设计比赛。厦门大学、三明学院等高校也多次到樟洋村调研。福建农业大学与永泰县联合创办的乡村振兴研究院也加入了建设行列。

如今,杨雪梅正在全力推动“白云深处,御医故里”品牌建设。在永泰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力钧故居修缮工程已经启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计划总投资100多万元复原该祖屋传统建筑格局,并且规划下一步继续征收修缮力钧祖屋周边的民房。《力钧研究文献全编》《力钧传》已进入编撰阶段,中央电视台《大国名片》栏目已签约拍摄电视纪录片《百年力家》。更有影视公司与樟洋村委联系,拟拍摄电视剧《力钧》。

去年3月,福州仁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樟洋村流转56亩土地用于中草药种植,种植了玫瑰、迷迭香、瓜蒌等药材。今年已经收获玫瑰1000多公斤。此外,白云麋鹿苑也已经获得立项。

力钧文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原本定居北京的力家后人回到故土,对先祖有了“新的认识和联结”。正如力氏后人力扬所言:“在晚清动荡时局中,力钧不是个体,纵向研究力钧身上的福建文化、福建精神,可以为今天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推动力。”

杨雪梅希望借助力钧文化深挖樟洋村的旅游潜质,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帮助进行规划。例如打造民宿,建设中医药文化创作基地,发展旅游文创产业。

IMG_3830.JPG

力丽尽管身体不好,但是还是坚持不用轮椅,要自己走到力钧故居。乡亲们紧紧拉着她的手,搀扶着她慢慢走着这条百年回家路。

IMG_3826.JPG

力钧故居修复效果图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