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龙海田头村做好“治水”文章 好生态成了“聚宝盆”

2019-08-14 07:28:53 黄如飞 苏益纯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从河道污染到生态宜居,再到创业致富,龙海市浮宫镇田头村做好“治水”文章,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具有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好生态成了“聚宝盆”

东南网8月14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苏益纯 通讯员 周志荣)“习总书记给寿宁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深深触动了我们。我们要把总书记的嘱托化为不竭动力,走出具有水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龙海市浮宫镇田头村党委书记郭水发说。

田头村是出了名的水乡,村内河流交错,碧波涟涟,拥有6.5公里河道。白对虾养殖是传统产业,全村有近5000亩虾塘。

村民郭顺利养南美白对虾有十几个年头了。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经济效益好,但不好养。“白对虾的生活环境必须是天然河水,且对水质有着严苛的要求。”他说,如果水质达不到标准,虾很难存活。

5年前,村民沿水系两侧圈建猪圈、虾塘、蘑菇房等,致使河道淤积,附近的虾农苦不堪言。“废塑料厂、养猪场、加工螃蟹壳的作坊和生活污水,都是污染的源头。”郭水发摇了摇头,那样的水环境怎么养白对虾?

竭泽而渔,还是与水共生?田头村人开始反思。

“田头村水系发达,应该把水的文章做足、做好。”浮宫镇党委书记陈跃洋说,2014年起,在省水利部门帮助下,田头村设计了水利整治方案,并获得资金方面的有力扶持。

“河道整治,还得发动群众。党员带头清猪圈、拆茅厕、腾土地、捐款物,村里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带着村民们到外地参观学习,看看生态乡村到底长啥样。”郭水发说,回来后,村民们坐不住了,主动投工投劳,完成河道清淤,还将沿河7000多平方米的猪圈和菇房拆除了。乡村创建资金中有三分之一,接近600万元是村民捐赠的。污水排放口被堵上了,污染环境的养殖户也都被依法取缔,从源头上掐断了污染源。

通过截污治水、清淤植绿,河道变清了,虾苗可以直接在河水里放养。

郭顺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水质较差的时候,一亩虾塘一季只能生产300斤左右对虾,一斤虾15元。而今,一亩虾塘一季能产1000斤左右对虾,一斤虾能卖到40元。按一年3季来算,十亩虾塘跟过去相比,每年增收100多万元。

“变化太大了。现在,养殖户都自觉地保护这条河。”看到对水质敏感的南美白对虾悠然地在水中遨游,郭顺利的眉头越来越舒展……

好生态变成“聚宝盆”,富足的生活反过来促进百姓积极参与河流保护、生态建设,守住了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河畅水清之后,村里还按照“闽南古风、生态水乡”定位,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在原有几棵大榕树的基础上,我们在河岸边种植树木花草,形成生态护岸。沿河近70座古厝修缮一新,并修建了闽南传统红砖走道、青石护栏。”陈跃洋举例说,村民郭振发无偿空出一座老宅,建设“归田居”家规祖训宣传基地,里面不仅陈列着“古早味”的闽南器物,还有记录家风家训的书画、雕塑。

河道兴则乡村兴。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醇厚的人文景观,使得田头村成为周边村民近郊游的好去处。如今,许多田头人回到了“梦里水乡”,养白对虾、种杨梅、办民宿。田头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元,乡村旅游开发也列入计划中。

从去年开始,田头村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一起,在村里大社古厝群内共建“田头党校”,每年培训党员500人以上。此外,田头村还与一些影业公司合作建立影视基地,与爱享人生旅游投资公司联手规划旅游项目,引智、引才、引资。

“从河道污染到生态宜居,再到创业致富,田头村人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下一步,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闽南生态乡村综合体,一期投资5800万元已完成,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带领大伙儿把日子过得更好。”郭水发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