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先遣出奇兵 火炬耀罗川

2021-06-09 09:51: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吴旭涛
1934年7月,由寻淮洲、乐少华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于8月12日进驻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在该村陈氏大院内设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8月14日凌晨,经过激战,先遣队一举攻克罗源县城。

百丈红军广场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摄

百丈红军剧场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摄

东南网6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文/图)从罗源县城出发,行车20余分钟,就来到白塔乡百丈村。路边一座高大的古厝映入眼帘,这便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记者看到,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古厝,保存完好、整洁有序。

1934年7月,由寻淮洲、乐少华等人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于8月12日进驻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在该村陈氏大院内设立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8月14日凌晨,经过激战,先遣队一举攻克罗源县城。

目前,指挥部旧址已列入省、福州市和罗源县党史教育基地,省市革命老区教育基地,福州市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等,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烈先辈、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奇袭建功 攻克罗源城

在指挥部旧址,可见建筑已完成修缮,会议室、机要室以及寻淮洲、粟裕原卧室等6间房均已完好复原。

“旧址有主楼和附属楼各一座,以实物、图片、资料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再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攻克罗源城的场景。”百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在建介绍。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为了寻找出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等领导的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先遣队肩负重任,一方面宣传党抗日主张,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苏区的敌人,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策应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突围,实行战略转移。

先遣队从江西瑞金出发,于1934年8月8日从城北向福州发起进攻,由于对守敌情况了解不够,仓促上阵,结果部队伤亡较大,未能攻下福州。8月10日,先遣队转移到连江桃源,在降虎与敌五二二团发生遭遇战,虽歼灭一批敌人,但也付出了重大代价。

此时,先遣队迫切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安置伤病员,并甩掉尾追之敌。8月12日,先遣队在凤坂、百丈一带休整,在百丈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同时定下解放罗源县城的计划。闽东地方党政组织和红军承担先遣队伤病员安置治疗,安排军需给养,配合红军作战(包括殿后掩护和当向导)等任务。

为了保证战斗速战速决,先遣队依靠苏区党、政、军、民的密切配合,采取奇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8月13日下午,先遣队在白塔村召开作战会议,对当晚攻城战斗进行严密部署。同时派出侦察人员,混入城中察明敌情、摸清各处地形。

当晚,先遣队开始攻打县城,埋伏在城内的队员配合打开城门,熊熊烈火和红旗把整个罗源城映得通红。8月14日凌晨,先遣队胜利攻克罗源县城,整个战斗历时两个多小时,溃敌千余,俘敌300余人,缴获轻重武器数百件及大批军用物资。

这次战斗,是先遣队北上途中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斗,不但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而且打通了宁、罗、连等几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粟裕将军在《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写道:“我们在福州和桃源两次作战,都是采取正规战的打法,猛打硬拼,伤亡很大。这次罗源战斗,事先进行较详细的侦察,采用奇袭方法,因而能够以很小的代价一举全歼守敌。这使我们体会到,孤军深入敌区,在作战指导上应有相应的改变。”

百丈红军铁索桥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摄

百丈红色主题房车营地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摄

激战满盾 红旗遍罗川

红军队伍进入罗源城后,不住民房,不进客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深受群众拥戴和欢迎。

1934年8月14日天亮后,红军第十三独立团、赤卫队进城接管治安,肃清城内残敌,清扫战场。在群众的协助下,俘获伪县长徐振芳、警备队长潘方杰等国民党军政要员40多人,并打开监狱救出40多名革命者和无辜群众。

是日上午,先遣队在塔兜亭召开群众大会,开展抗日救国演讲和散发传单。先遣队还在大街小巷的墙壁刷写“打倒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红军是唯一抗日反帝武装”“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拥护苏维埃中央政府对日宣战”等标语,以扩大红军抗日的影响。下午,先遣队政治部收发处用在地方筹集的银元兑换回红军战士向市民购买商品等使用的苏区纸币,安置好500多名伤病员,交接俘虏和收缴的武器等。

8月15日,先遣队离开罗源县城,向宁德方向挺进,罗源城防和地方善后工作交给第十三独立团接管处理。第二天,部队便到达今罗源县中房镇的满盾宝胜山满龙宫一带,与当地苏维埃政府、赤卫队、河阳区游击队取得联系后,受到当地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国民党军不甘失败,调集增援部队,分组急进尾追,企图与红军先遣队决战。先遣队探知敌情后,主力立即撤离满盾向宁德开拔,同时设下埋伏阻击敌人,以掩护主力顺利北上。

8月17日,双方在满盾地区展开激战。先遣队利用有利地形,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进攻。敌见进攻受挫,派两架飞机飞临满盾上空,对先遣队各防御阵地进行疯狂轰炸、扫射,先遣队被迫退到北星峰,继续阻击。

下午5时多,阻击部队待主力已安全转移远去,便乘夜幕降临之时向宁德后溪方向撤退。这时天色渐黑,敌人怕再受伏击,不敢追赶,就地警戒。

满盾阻击战持续6个多小时,重创敌四十九师的5个连,毙伤敌人180多人。这场战斗打破了敌人阻截和消灭红军先遣队于罗宁一带的计划,是先遣队甩开尾追之敌,顺利通过闽东继续挥师北上的重要转机。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罗源的战役,打通了福安、宁德、连江、罗源几块小游击区之间的联系,使闽东苏区连成一片。在先遣队攻克罗源城以后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罗源土地革命斗争进入全盛时期。全县乡村苏维埃政府一下子从70多个增加到170多个,其中110多个乡村进行土改分田。

寻淮洲等还亲自用战术图授课,给地方干部传授“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声东击西”及十六字诀等游击战术。战后,先遣队把伤病员留下,由地方负责收养和医治,既使主力部队轻装上阵,又为地方留下一批优秀的政工干部和军事干部。

红色传承

传承先辈精神盘活红色资源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鼓励后人奋发图强。近年来,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利用资源优势,努力发展提升红色研学项目。目前,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修缮,红军公园、红军广场、红军食堂、革命烈士故居保护等工程已经完成,形成了总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红色体验基地。

“我们原来是薄弱村,缺乏产业支撑,近年来通过打造红色研学项目,逐步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百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在建自豪地说。如今,百丈村已是展示罗源红色基因、讲述罗源红色故事的重要窗口。接下来,村里还计划推进红军训练场、罗源县青少年户外拓展基地等项目建设。

罗源是福建著名老区县,共有143个革命老区村、17处革命遗旧址。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动老区发展,成效显著。像百丈村一样,不少老区村都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比如,西兰乡磹石村以红色资源融合生态优势,打造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展示馆;松山镇巽屿村建设红色主题公园;霍口畲族乡提升改造“破仓分粮”等革命旧址……

为了推动红色资源尽快形成产业动能,罗源县还强化资金政策保障,由县财政设立每年12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工作;近4年优先安排1605万元扶建资金,支持老区苏区村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县政府与省级相关单位合作,开发多条红色研学路线。

“我们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让党史学习教育热起来、活起来、实起来。”罗源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罗源县还把学习党史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开展“建党百年、民族复兴”对歌活动,穿畲服上党课、讲畲语学党史、唱畲歌传党情,让少数民族群众聆听党的好声音,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畲族同胞心间。

同时,罗源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依托指挥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罗源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重温峥嵘岁月,累计参访5.2万人次;用好乡镇党校、研学基地等平台载体,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126场;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组建离退休老干部宣讲团,开展党史专题宣讲活动90余场。

接下来,罗源县将继续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讲好老区故事,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学生们在指挥部旧址参观学习。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摄

百丈红色综合体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黄益辉 刘其燚 摄

记者手记

学好党史,照亮前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在百丈村,记者欣喜地看到,修缮完成的指挥部旧址已经成为当地的红色“地标”,一批批参观研学者从各地赶来,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洗礼。

当年,先遣队在罗源采用奇袭方法,一举全歼敌人。他们的英勇战斗,打通了宁、罗、连等几块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

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先辈艰苦卓绝的战斗、英勇无畏的牺牲,为后人带来催人奋进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作为后人,我们要学习好、继承好崇高信念和伟大精神。可喜的是,如今指挥部旧址得以保护和合理利用,为我们学习党史、重温历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素材。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罗源县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把学习党史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开展穿畲服上党课、讲畲语学党史、唱畲歌传党情等系列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畲族同胞心间。

历史已然远去,但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精神照亮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路。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