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踏千重浪 立不世功——聂德宁细说“王景弘下西洋”
www.fjsen.com 2024-07-13 22:51:17 郑琦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7月13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 7月13日,“东南周末讲坛”以“第20个中国航海日”为契机,开展海洋文化专题讲座。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德宁以《王景弘“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为题,带领读者走近明代航海家、外交家王景弘,从中国海洋发展史、中外关系发展史、海外移民发展史等多个史学角度,深入分析“下西洋”活动的深远影响。讲座由福建省社科联、福建省图书馆联合主办,温泉街道汤门社区协办,现场吸引老少读者、辖区人才等百余人前来聆听。

_MG_3259_副本.jpg

聂德宁教授带来“中国航海日·海洋文化”专题讲座。

何谓“西洋”?聂德宁结合诸多文献记载,在讲座开头简要介绍了“西洋”概念在元明清三朝的嬗变,以及明初永乐、宣德年间下西洋活动的背景与目的。他认为,除了农业与工商业长足发展的经济因素之外,树立“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这一外交因素,以及考察海外诸国、防止盘踞海外的敌对势力死灰复燃这一战略因素,也共同构成了明成祖进行大规模下西洋活动的历史背景。《明史·郑和传》开篇指出下西洋的目的既在于暗中侦缉建文帝下落,也在于“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聂德宁特别指出,在三十余年的下西洋活动中,中国从未侵占他国领土,也没有在贸易往来中巧取豪夺、强买强卖,因此,下西洋的最终目的是与西洋(亚非)各国建立并发展友好的邦交关系。

_MG_3284_副本.jpg

现场吸引老少读者前来聆听。

随后,聂德宁分前、中、后三个时期完整梳理了明朝八次下西洋活动的路线、所到国家和重要活动。通过列举《星槎胜览》、郑和铜钟钟腹上部的铭文、长乐《天妃灵应之记》碑文、巩珍《西洋番国志》等历史资料,聂德宁向读者明确了王景弘的历史地位:他与郑和同为“下西洋”正使,在明朝对外交流、经略西洋的过程中展现了高超的航海技巧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他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和开拓进取、公忠谋国的航海家和外交家精神,永远值得后世缅怀和弘扬。

最后,聂德宁详细阐述了下西洋活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极大地发展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邦交关系,是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国外交风范的有力展示。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乘着航船流往西洋诸国,换来胡椒、苏木、沉香等亚非地区的方物土产,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辉煌。航海家们所记载的外国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知识,以及宗教、艺术等领域的文明成果,都为后世研究15世纪这些国家的基本状况留下了珍贵史料。王景弘晚年潜心所著的《赴西洋水程》《洋更》等书籍,其中流传下来的内容不仅是后世船员的“技术指南”,也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明实录》《东西洋考》《西洋番国志》等文献的引用让讲座内容颇为充实,《郑和七下西洋路线》《诸国使臣朝觐永乐皇帝》等图片给予在场读者最直观的认知。讲座结束后,聂德宁向省图书馆赠送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档案资料系列的两本书籍,《槟榔屿志略校注》和《雅加达华人婚姻——1772-1919年吧城唐人成婚注册簿》,既丰富省图书馆藏书,也是与社会共享学术成果。

_MG_3277_副本.jpg

读者认真聆听,记录笔记。

就读于福州教育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胡恩皓告诉记者,自己特别喜欢历史学科,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后对明朝的历史与人物尤为好奇,这场讲座让他了解了王景弘这位大航海家,也增强了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市民读者柳女士表示:“以前只知道‘郑和下西洋’,没想到下西洋的还有我们福建的王景弘。这样的讲座很好,挖掘本土特色的人文资源,让我们对福建人的身份更有了认同感。”

主办方表示,本次讲座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着力做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讲座立足“海峡、海丝、海洋”特色,挖掘我省海洋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意在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助力建设文化强省、海洋强省。未来,“东南周末讲坛”将继续联动省内外高校院团优质资源,结合时下热点,推出精彩讲座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