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莆田:品味荔枝果园的丰收与传承

2024-07-18 09:27:35 作者:陈盛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温林凤 吴宛莹)

“有同学知道,莆田为什么被叫作荔城吗?莆田的荔枝种植面积有多少?”近日,在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荔枝种植文化园,华南农业大学博导、果树学教授林顺权为莆田学院点果成“金”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大学生上了一堂果树种植实践课。

荔枝是莆田的市树,因遍植荔枝树,莆田别名“荔城”。据史料记载,莆田荔枝的栽培兴于唐代、盛于宋代,有上千年荔枝种植史,素以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闻名海内外。如今,莆田市荔枝种植面积约4400亩,年均产量1100多吨。每年7月,莆田各地荔枝挂满枝头,红果绿叶相衬,河岸边的荔枝林成为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林顺权是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名誉理事长、农业农村部枇杷专项首席专家。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融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好时机,邀请林顺权担任实践团指导老师,为青年学子传经送宝。

在东宅小学一角,一株千年荔枝树巍然矗立,枝叶繁茂。这株见证岁月沧桑的古荔枝树,是自然界的奇迹,更是科技与农业传承的生动教材。

实践课上,林顺权分享了荔枝在莆田的种植历史,特别提到宋代莆籍名臣蔡襄推广荔枝种植并撰写《荔枝谱》的佳话,以及郭沫若“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赞誉。

在他看来,千年古荔丰富的植物学信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绝佳素材。比如,年轮中蕴含着丰富的气象信息,是研究气候变化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天然样本。荔枝树强大的抗性基因,也是绝佳的研究对象。

“以前人们重视的是荔枝的产量,现在则更重视其品质。”林顺权透露,自己正在攻关实施荔枝品种优化换种策略,并在莆田的蔡襄荔枝种植文化园、北大村、双福村等地启动试点,精选50至80年树龄的荔枝树作为砧木,分别接种不同的优质荔枝品种,保留老树强大的生长基础与抗逆能力,同时赋予新枝更高的产量潜力和品质特性。

“乡村振兴新画卷,需要青春力量共同绘就。”在这堂特别的课堂上,点果成“金”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争先举手发言。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林龙辉说,一定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积累,为科技助农贡献青春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