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在榕高校的“节水经”

2025-03-26 09:54:49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2022年,福建省在福州大学城片区先行创建节水型高校示范区,2024年福州市水利局与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和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合作,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实现节水精细化管理。

作为福州市高校节水联盟的一员,福州大学自2022年落地高校合同节水试点项目以来,全校每年节水量超90万吨,人均用水量从2019年的84.7吨/人降至2023年的53.9吨/人,节水率超30%。

在榕高校到底有什么节水秘诀?在“中国水周”到来之际,记者进行实地走访。

image.png

福州大学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喷灌校园绿地。记者 包华 摄

大数据节水 跑冒滴漏一网打尽

“供水设施都比较隐蔽,我们在福州大学进行了供水管网探测后,建立了DMA分区计量漏损监测模型,构建智能化的高校节水监测系统,只要有‘跑冒滴漏’,系统第一时间就能监测到,不到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处理。”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总工陈赞标告诉记者,原来,供水管网的“跑冒滴漏”都只能靠人为发现,一个DN15管子上的漏点,从漏水到发现漏点可能要一年的时间,要是没有及时处置,一年可漏掉9700吨水。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发现用水异常,会短信通知指定人员跟进。如平时师生发现某处故障,也可通过报修系统拍照上传后,平台会及时通知相关维修试人员处理。监控室的工作人员也能通过实时水量在线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理隐患。

“以前,我们只能通过学生或老师反馈,再去问题区域检修,有时候还会找不到毛病,具有滞后性,非常被动。”福州大学后勤处水电科负责人陈良彪说,现在有了大数据监测,哪里用水异常,哪里跑冒滴漏,在平台上都一目了然,既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又保障了用水安全。“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学校已修复超300处漏点,极大地降低漏失量”。

雨水再利用 为校园绿植“解渴”

来到福州大学樱花园,映入眼帘的是樱花树和郁郁葱葱的绿化植被。分散在绿地上的喷头由物联网智能化控制,根据不同的植物对水量的需求,为每一块地量身定制浇水的时间和水量。绿地上每个喷头都有编号,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开关,实现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为校园绿植解渴的水,都来自回收利用的雨水。

“雨水作为非常规水,是可回收利用的一大水资源。”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将池塘湖泊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滤、消毒后,用于校园内约2.5万平方米的绿地喷灌。

这套湖水(雨水)利用喷灌系统是福州大学节水监测系统的子系统之一。“遵从‘合理利旧、充分利用’的建设思路,把学校现有的湖泊作为蓄水库,通过多介质过滤器、紫外消毒器、雨水回用加压出水泵组等工艺设施,打造一个完整的雨水回用空间。仅这一项预计一年节水6000吨。”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工作人员说。

管网改造 校企联合共享节水效益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占地面积约3300亩,光是数十幢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十余个食堂,就有几百个的用水出口。

“学校原供水管网供水设施陈旧、漏损率高等问题,一度相当突出。”陈良彪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设施陈旧带来的浪费,该校全面检查评估校园用水设施,更换淘汰、陈旧设备,通过改造卫生间、更换龙头、升级水嘴花洒等,升级改造约2.7万个用水终端。

记者现场观察到,和普通的水龙头相比,经过节水龙头出来的水滴更小,雾化的更充分,但并没有让水流变小,影响到用水体验。“我们遵循的理念是‘于无声处去节水’。”陈赞标说,这些节水设备不会影响到学生们的体验感。

节水是长期工程,要做时间的朋友。为了通过政策杠杆激活市场活力,福州市水利局还积极推动高校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合同节水协议,采用效益分享、效果保证等模式分担改造成本,共享节水收益。目前,福建理工大学、福州大学等4所高校率先试点,累计投入超千万元,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作、高校参与的协作机制。

“项目资金全部由节水服务企业投入,校方零投入,节约水费按双方约定比例分成。”同样实施了合同节水项目的福建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国买说,这个项目不仅保障了全校师生的用水需求,还节省了用水计量系统建设、用水监控平台研发建设、给水管网分布勘测等300多万元的建设费用,以及每年100多万元的物业、管网维修费用开支。自2019年合同节水项目实施以来,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节水率超50%,实现日均节水量超3000吨,年节水量约110万吨,节水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记者 谭湘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