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年轻人新潮流:低价体验课"真香"!

2025-03-27 10:13:24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低价体验课成年轻人新宠

在健身房中尽情挥汗如雨,在舞蹈室中尝试新舞种感受生命跃动,在绘画、制陶过程中静静感受生活……在福州,标价9.9元起、涵盖多个领域的体验课悄然走红,成为不少年轻人周末休闲的新方式,也打开了他们探索新爱好的大门。

image.png

三坊七巷附近一家陶艺店内,年轻人体验陶艺制作。记者 池远 摄

近日的一个午后,在福州的一家陶艺店内,几个年轻人正一人一个调色盘,专注地在面前的画板上涂涂画画。“95后”上班族杨猜对着手机中的照片,为自己画中的海边落日再添一抹余晖。“只要一杯奶茶钱,就可以自己画一幅水粉画,这种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感觉特别解压。”她告诉记者,她和朋友经常会在周末购买一些低价体验课,“性价比很高,还不用抢,简直是夜校的‘平替’”。

杨猜并非个例。通过购买体验课解锁人生新体验,正成为不少年轻人低成本休闲的新方式。在团购软件上搜索“体验课”,可以发现有不少价格在9.9元至几十元不等的课程,基本不超过50元,涵盖健身、运动、舞蹈、音乐、手工等。在这些体验课中,运动课程格外受追捧,不仅种类齐全,还有部分平时难以接触的高端体育项目,性价比极高。

记者注意到,这些低价体验课基本上仅限首次到店的新客使用,到店前需要向商家预约,且只能购买、使用一次。部分商家还有限制体验课的使用时间,如仅工作日或固定时段可用等,而以“开班”形式授课的商家则是根据购买体验课人数调整授课时间。

尽管在使用上有一些限制,从长乐青年晓明的经历来看,大部分商家不会因为价格较低而有所敷衍。“我上得比较多的是健身私教体验课和瑜伽体验课,价格基本只要19.9到79.9元,时间通常是40分钟到一个小时。”晓明介绍,体验课上可以和会员一样使用场馆内的器械,还会配教练进行全程指导,多数商户都很用心。

较低的试错成本,也是晓明选择体验课的原因。在体验过多个机构的运动项目课程后,她选择了一位最适合自己的私教,制定了训练方案,并办理了长期卡。“一节体验课虽然效果不显著,但可以让我知道什么运动比较适合自己,在体验课中的契合度也会让我考虑是否续费。”她坦言,好的体验才是她留下来的动力,如果体验不好,推销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

商家上架低价体验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吸引新的消费者,并通过体验课,努力把他们转化成正式学员。以福州某连锁运动健身机构为例,从美团数据来看,该机构在福州的大部分连锁店售价9.9元的体验课,年销量超过5000节,有的甚至超过1万节。

该运动健身机构鼓楼区某门店负责人说:“低价体验课程不贵,但转化率很高。”他告诉记者,高成单率靠的是专业和情绪价值。此外,课后收获好评是低价体验课的重要目的。台江区一家舞蹈工作室负责人总结道,销量越高、价格越优惠、好评越多,那么商家的曝光也会越多,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不过,也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体验课存在课程内容同质化、线上线下预约不同步及低价背后的隐藏消费等问题,在选择过程中仍需多加甄别。

“作为消费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验课,同时降低心理预期,抱着‘去玩玩’的心态尝试,或许就能和朋友一起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乃至于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兴趣爱好。”杨猜表示,当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逐渐汇聚成流,它们便不再只是日常的空隙,而是滋养灵魂的契机。

记者手记

9.9元体验课既是消费市场的一次创新,也是年轻人解锁新生活方式的缩影。展望未来,这类低价体验课的发展潜力依旧巨大,它大大降低了兴趣探索的门槛,随着消费者对休闲和体验活动需求的增加,低价体验课会成为更多消费者尝试新事物的选择,并为之赋予情感和社交价值,促进了消费的多样化。

同时,此类模式与传统餐饮业“试吃”逻辑相似,对于商家来说,关键在于能否以品质留住用户。所以在低价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让这一模式真正成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桥梁。正如不少消费者所说:“薅羊毛虽快乐,但优质体验才是长久之计。”(记者 宋亦敏 燕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