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31日讯(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黄海)3月31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福建省林业局在晋江市联合开展全国“爱鸟周”暨“护飞行动”主题宣传活动。
蓝色海湾生态科普基地(晋江)候鸟迁飞
今年“爱鸟周”活动的主题是“清除鸟网·密织法网·让鸟儿自由飞翔”。活动现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打造志愿者之家,为候鸟迁徙护航”号召。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向各地“护飞团队”授旗,泉州市观鸟学会代表广大保护野生动物志愿者发言,晋江市有关代表作了鸟类保护工作典型发言。
2016年以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每年组织志愿者开展“护飞行动”。今年的“护飞行动”将持续至候鸟迁徙季结束,覆盖重点鸟类栖息地及迁徙路线周边区域。
我国是世界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在全球9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径我国。其中,福建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西太平洋两条候鸟迁徙路线上。这里山多、林多、湿地类型多,自然生态禀赋优越,为鸟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福建着力构建鸟类全方位保护体系,划定了鸟类重要迁徙通道40处,在81个县(市、区)依法设立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期;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全省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植被类型。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目前,福建已记录野生鸟类有592种,约占我国自然分布鸟类种类的40%。今年初开展的全省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结果显示,一大批珍稀鸟类的种群数量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在福建的越冬数量达755只,比20年前增加6倍。据悉,黑脸琵鹭因黑脸与形似古典乐器琵琶的长嘴而得名,又因种群数量稀少,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
活动代表在泉州湾湿地现场参观
本文图片由泉州市观鸟学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