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泉州教师援藏六年为高原孩子插上逐梦翅膀
www.fjsen.com 2025-04-03 10:04:15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4月3日报道(本网特约记者 刘志雄)

初春的清晨,福建省教育援藏教师王碧峰,静静地伫立在西藏昌都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崭新的绿茵场畔。他目光温柔地凝视着正在场上尽情奔跑的孩子们,思绪却如脱缰之马,悠悠飘回到了多年之前。

自从踏上“组团式”教育援藏之路,已然过去了5年半的时光。再过三个月,他即将结束自己的第二期援藏任务。这5年多的时间里,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折磨,常常让他彻夜难眠;而推进教育援藏项目成功落地时的精神喜悦,又让他倍感欣慰;与藏族师生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温暖,让他在这片遥远的高原上,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这一桩桩、一幕幕的援藏经历,成为他人生中最为宝贵、无可替代的财富。

王碧峰在察雅中学开展教育援藏讲座。受访者供图

不忘初心 二次援藏

30多年前,一张希望工程的照片深深触动了一位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小伙的心灵。照片中,西部小女孩那渴望知识的眼神,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他的内心,让他从此立下了一个坚定的志向:倘若有机会,一定要到西部去支教,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的曙光。

时光荏苒,当教育援藏的机会真真切切地摆在面前时,正就职于泉州就南中学的王碧峰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主动报名参加。2019年7月,就在他即将踏上援藏征程的前夕,父亲不幸离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上。然而,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在悲痛之中,他强忍着内心的剧痛,毅然踏上了前往雪域高原的道路。老母亲眼含泪水,却坚定地对他说:“去吧,好好干!”远在北京上大二的儿子也鼓励他:“老爸,你一直是我的榜样。”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家人的支持与理解,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援藏的决心。

3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王碧峰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援藏人才,为自己的援藏生涯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但是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王碧峰申请再次援藏。70岁的老母亲,在听闻长期在高原工作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后,心疼不已。然而,王碧峰心中对西藏教育事业的那份牵挂,却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无法熄灭。最终,母亲拗不过他,只能选择支持。

王碧峰将母亲托付给妹妹照顾,再次踏上了那片他心心念念的雪域高原。在西藏的日子里,老母亲对他的牵挂从未减少。每周,母亲都会跟他视频通话三次以上,关心的话语总是围绕着他的生活:“你那里还很冷吗?还在下雪吗?你好像又黑了,你白头发怎么又多了……”每一句问候,都饱含着母亲深深的爱意。

而远在北京的儿子,由于刚参加工作,工作繁忙,回复王碧峰的话语总是很简短:“我在忙,我在出差”。尽管如此,每当儿子在周末向他汇报工作取得的成绩时,他都会感到无比欣慰。

福建、西藏、北京,这三个看似遥远的地方,因为亲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稳固而温暖的亲情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仅是他心灵的避风港,更是他在教育援藏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他深知,自己不能辜负母亲的牵挂和儿子的鼓励,更不能辜负国家赋予他的使命。

教育援藏传薪火

在援藏期间,王碧峰始终牢记“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区”的“组团式”教育援藏使命,积极推动受援校理化生实验室和地理、音乐室的规范建设和使用。在他的努力下,受援校卡若二中连续几年理化生实验考试成绩均位列昌都市第一。同时,他倾尽全力培养年轻教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徒弟中有2人获得自治区教学比赛二等奖,6人次获得昌都市教学比赛一等奖以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还积极协助引进福建优质教育资源,主动联系和参与引进福建名师进藏送教送培活动。

2020年5月,受昌都市教育局委托,王碧峰与刘斯老师、肖春兰老师作为教育援藏专家,前往察雅、左贡、芒康三县四校开展“千名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教学视导活动。这条前往视导学校的路,充满了危险与挑战。道路崎岖狭窄,一侧是陡峭的悬崖,让人望而生畏。肖春兰老师因为胆小、恐高,总是不敢坐在车子靠近悬崖的那一侧。王碧峰虽然嘴上安慰着两位老师“没事的”,但其实他自己也是第一次走这样艰难的道路,紧张得心脏怦怦直跳。然而,当他们到达受视导的学校后,他们立刻将路途的恐惧和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教学视导活动中。

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他们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他们参与听评课12节次,每一堂课都认真记录,课后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他们开设讲座12场,将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教师,受益教师达600多人次;他们还与本地教师进行了8场座谈,耐心地为当地教师解疑释惑,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王碧峰在左贡县中学督导指导实验教学。受访者供图

作为昌都市“特约督学”,王碧峰还参与了2020年春市教育局组织的对左贡县的教育督导工作。在市教育局督导室主任的带领下,他们对左贡县10余个乡镇的控辍保学和义务教育均衡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在督导的路途中,他们时常会遇到落石和塌方路段,每一次都让人心惊胆战。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参加教育援藏以来,王碧峰的足迹遍布昌都市的6个县。他先后开展培训活动和示范课达17场次(不含在受援学校的校本培训),受益教师2000余人次。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教育援藏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

王碧峰到芒康中学开展视导活动。受访者供图

帮藏娃插上逐梦翅膀

王碧峰不仅关注受援校和受援地区教育的整体进步,更关心每一位藏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他希望用自己的爱和关怀,帮助他们插上逐梦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未来。

2023年春节期间,王碧峰接到了在重庆西藏中学就读高三的旦增旺修同学的电话。电话中,旦增旺修同学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想报考警校,但两眼视力不达标,需要做视力矫正手术,但又遇到了一些困难。王碧峰敏锐地察觉到了孩子的困境,他马上联系援藏医生,详细咨询了相关手术问题和费用。在了解清楚情况后,他毫不犹豫地资助了2000元,帮助旦增旺修顺利完成了手术。如今,这个孩子已经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王碧峰回想起刚参加教育援藏工作时担任八年级的语文老师。他注意到了旦增旺修同学。这个藏族孩子反应灵活,十分聪明,但常常调皮捣蛋,与其他质朴的藏族学生有些不同。有一次,旦增旺修又偷懒不按时交作业,晚自习后,王碧峰把他叫到操场谈心。在操场上,师生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中,旦增旺修向王碧峰说起了自己特殊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他现在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在昌都市区打工,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十分艰难。

听完孩子的讲述,王碧峰心中满是心疼。他耐心地鼓励旦增旺修勤奋学习,告诉他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从那以后,王碧峰便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旦增旺修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旦增旺修辅导功课,在生活上也时常给予他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在王碧峰的关爱下,旦增旺修慢慢变得更加懂事,学习也更加勤奋了。

2021年7月,旦增旺修不负众望,如愿考上了武汉西藏中学。为了让孩子在学校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王碧峰每个月都会给予他200元的生活补助,并经常在周末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在王碧峰的关心和鼓励下,旦增旺修在高中的学习成绩一直稳中有进。

在新一批的教育援藏工作中,王碧峰结识了许多优秀的队友,如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郑宇群老师、注重教科研努力提升受援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80后何伟老师、“最老”班主任梁辽原等。与这些优秀的队友一起工作,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援藏的道路虽然充满艰辛,但只要一批批教育援藏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缩短西藏基础教育与内地的差距,让更多的藏族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自己的梦想。

责任编辑:黄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