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半生归来当匠人——记加拿大归侨詹长祥的中式古典家具梦
www.fjsen.com 2025-04-03 11:12:58 汪洁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詹长祥(右二)在工厂内与工人一起打磨家具。

东南网4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汪洁 文/图)

“这是我设计的长祥研器系列中的云上旖旎琴几,与众不同的是,我将它的腿足部分设计成不对称的风格,是不是别有一番意趣?”近日,在东方大院家具展示馆,詹长祥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在谈及古典家具的相关话题时,这位年逾花甲的加拿大归侨眼里放光。

出生在连江县东岱镇湖里村的詹长祥当过木匠、石匠,下过海,事业成功后带着家人移民加拿大。在国外的这些年,他却萌生出成为一名“老木匠”的想法。50岁那年,他毅然回到家乡那个海边的乡村,重拾刨锯,精雕细琢人生下半场。

出 海

上世纪60年代,詹长祥出生在福州连江海边一个名叫湖里的小乡村。

清贫的家境让这个少年早早就担起了家里的重担,做过石匠、当过木匠,只要能补贴家用,詹长祥都愿意去做。初中刚毕业,詹长祥就跟随村里的木匠老师傅学做家具。那个年代,碰上家里办喜事,特别是嫁女儿,每家每户都要尽其所能选上等的木料,找村里的木匠打造一套家具来当嫁妆。“跟着师傅学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好手艺,把一块块木板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家具,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詹长祥说,那些泡在刨花和木屑香气里的美好时光,一直深植在记忆深处。

命运总是会眷顾敢闯敢拼的人。1987年,詹长祥经老乡介绍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开始涉足环保行业。彼时的江阴工业开始飞速发展,但政府对企业的环保要求很高。詹长祥看到了商机,与几位朋友承包了老家的花岗岩制品厂进行加工,制作成花岗石脱硫除尘器再运到江阴进行销售,并逐步占据了市场。很快,胆大心细的他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上世纪90年代,“出国潮”与“下海潮”一样汹涌。“年轻的时候,总想着走出国门,去感受更广阔的世界。”1999年,詹长祥远渡重洋,带着全家人投资移民加拿大。

移民后是詹长祥口中的“黄金十年”。环保事业的风生水起,让他有底气去尝试更多可能。2003年,他以总制片人的身份投资了一档名为《真相》的监督类电视栏目,一做就是十年。2005—2009年,他连续两届当选加拿大中国商会副会长,为促进中加两国的文化、经贸等交流不遗余力。

正是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詹长祥认识了改变他人生足迹的人——一位名叫林家毅的明式古典家具爱好者。“他天天和工人一起住在工厂里,埋头研究打磨家具。茶饭从简,一袋吐司他能吃上两三天,一辆破旧的皮卡车一开就是十几年。”詹长祥回忆道,与林家毅的相识相知,彻底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古典家具的热爱。

归 乡

2009年,厌倦了每月打“飞的”的跨国生活,他不顾家人反对,只身迁回福州户籍,离开定居加拿大的家人及优渥生活,一头扎进中式家具的设计和制作里。

詹长祥的家具工厂坐落在自己的家乡湖里村。与其他“灰头土脸”的普通工厂不同,詹长祥把这里打造成了一座世外桃源。厂房外观是亮眼的白色波纹铝板,其中嵌着的玻璃采用的是家具部件中常用的“罗锅枨”样式,很是新颖特别。工厂后院有两亩荷花,与一片郁郁葱葱的老树相映成趣。詹长祥喜欢在这儿散步,夏天可赏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到了秋冬季,还有桂花、梅花绽放飘香。

在这儿,詹长祥创立了古典家具名牌“东方大院”,把每一件家具当作艺术品来创作。昔日纵横商海的风云人物,渐渐地变成一个沉迷于木工活的老木匠。从设计到制作,詹长祥都是亲力亲为。

碰上好的木料,詹长祥便开始思考如何将它变为一件最合适的家具。常常晚上有新的构思和想法,他就等不及第二天到工厂与伙伴们分享。“我常常是工厂里最早到的那个人。”詹长祥笑着说,与工人们在工厂里打磨家具细节,追求尽善尽美,成了他最开心的事,“工厂不大,但也养活了几十个工人,能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出一些绵薄之力。日子像是回到了从前,单纯又美好”。

“为什么意大利家具可以被当作奢侈品?我们老祖宗的家具设计和制作都那么优秀,为什么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扬光大?”回乡后,带着这样的心有不甘,詹长祥花了大把时间在学习上。在他的工作室内,有一方一米宽的大木箱被当作书桌,旁边散落着各类关于中式家具、文博古器的专业书籍,他清楚地知道每本书的位置,只要有需要他便会取出来再细细研读。在他看来,赓续传统、博采众长、守正创新才能把古典家具制作这条路走得更远。

如今,詹长祥的不少家具设计都获得了国家专利,也拥有了刻上自己名字的得意之作。不追求数量,只追求品质,一年工厂只生产几十件精品,也只寻找理解它们内涵的客户。十余载苦练内功,2023年,他被认定为福州市市级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获得这样的认可,詹长祥开心之余倍感责任重大。他意识到,要想让这一代代留下来的技艺真正得到传承,必须找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我已经在留意人选,或许是我工厂的这些年轻工人,又或许是与我一样对古典家具痴迷的有缘人。不仅是制作技艺,还有对古典家具制作的思考,我会像我的师傅一样,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詹长祥说。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