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活动现场
东南网4月3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通讯员 陈旭 林昕昀 王清洵)4月2日,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发布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上海、辽宁、浙江、福建、深圳海事局,厦门自贸委、海事局、港口局及宁德时代等单位代表共同推动“启航杆”,正式发布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JT/T 1543—2025)(以下简称“标准”),据悉,该“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首部关于锂电池海上安全运输技术要求的推荐性标准,标志着我国锂电池海运安全管理迈入规范化、国际化新篇章。
本次发布活动以“创新驱动 安全领航”为主题,由厦门海事局联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厦门港口管理局共同承办。来自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地方政府、直属海事系统、科研机构、锂电池生产企业、国际航运企业等数十家单位的代表现场共同见证。
发布活动现场
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锂电池作为核心动力源,其海运安全成为国际供应链的关键议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亟需完善海运锂电池安全技术标准,以保障运输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2023年,交通运输部将《船舶载运锂电池安全技术要求》纳入第二批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部海事局专业处室和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协调,辽宁海事局牵头“标准”起草工作,上海海事局、浙江海事局、福建海事局、深圳海事局会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锂电池企业、中国船级社、航海院校等深度参与“标准”的研究制定,有力传递出行业对新业态安全、规范发展的坚定决心。
“标准”结合国际规则与国内实践,首次在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中详细规定了船舶载运锂电池的分类和编号,锂电池的要求,以及锂电池的包装和货物运输组件、托运、装卸、承运和应急等安全技术要求,为行业提供科学、便利、统一的安全管理依据,不仅填补了国内锂电池海运安全标准的空白,更与国际海事组织(IMO)相关国际公约高度衔接,为锂电池海运安全出口提供专业指导。“标准”的发布,将为我国锂电池产品海上安全出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助力锂电池生产制造技术创新、推动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正加速推动锂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福建省锂电池出口额连续两年破千亿,连续20个月稳居全国第一。厦门因地制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创新平台、优化港口服务,护航全省九成以上锂电产品经厦门港走向世界。此次“标准”的发布,为锂电池产品“扬帆出海”筑牢技术根基,有利于吸引全球产业链资源集聚,实现企业锂电池产品海运出口“安全”与“效率”的双赢。
活动现场,“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交通运输航海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介绍了“标准”编制的背景和工作开展情况:14家单位组成标准编制工作组,通过多次集中办公、现场调研、专家专题研讨,统筹考虑企业经营需求和运输安全需要,对“标准”不断进行了修改完善,保障“标准”编制符合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有力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适应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有效供给”的重点建设任务。“标准”第一起草单位——辽宁海事局对“标准”适用范围、托运、装卸、承运、应急等10个章节进行详细宣贯介绍,帮助企业加快理解“标准”编制用意及海运各环节安全技术要求,满足新能源领域企业产品便捷、安全、合规海运出口的迫切需求。随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厦门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企业分享了锂电池从工厂生产、码头装卸、船舶运输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实践经验。
此外,代表们还前往厦门火炬同翔高新城,实地调研参观厦门海辰储能科技智能化生产基地,聚焦锂电池本质安全、创新技术成果开展深入交流。
(本文图片均由福建海事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