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海外仓建设暨工艺品出海对接会现场,海外仓服务商、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及工艺品生产企业开展面对面供需对接。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摄
侨青在欣赏泉州优品。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摄
东南网4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吴洪)
以“侨”为纽带,叙乡谊、觅商机、话未来、谋发展。
4月1日至3日,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在泉州举行。来自79个国家和地区的逾千名侨商泉商会聚一堂,围绕“聚侨力 链全球 同发展”的主题,商讨如何“引进来”与“走出去”,共绘“双向奔赴”的新图景。
共享家乡发展机遇
108个项目,投资总额1444亿元。
本次大会汇集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日本、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桑梓深情”化为投资强动力,助力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泉州市GDP总量突破1.3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5%,增速位居全国27个GDP超万亿城市之首,让我们在外的泉商感到十分骄傲。”回泉州参会的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林龙安对家乡发展成就引以为傲。
深耕进出口行业25年,此次大会也让林龙安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大会聚焦侨商投资贸易与内外贸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对商会来说,是很好的对接机会。我们愿意发挥商会的作用,将大湾区的资源引流至家乡,通过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泉州产业走向世界。”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近年来泉州以“侨”为桥,全力推动内外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遍布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和广大在外泉商的支持下,泉州创新实施“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专项行动。
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会长、法国福建商会会长、天球集团董事长蔡国伟对家乡泉州的发展信心满满。
“泉州侨商走出去好好地做生意,赚的钱回家乡投资。包括我也是这种理念,首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我们就签约落地了一个项目,目前一期基本完工,二期准备开工。”蔡国伟介绍,落地石狮的天球总部中心正加快建设步伐,项目建成后,将与天球第二工业园区组成天球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城,打造成为集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研发设计、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供应链商贸城和产业园区。
如今,越来越多泉籍华侨当好实业报国的践行者,投身高科技、文化、旅游等行业,在“聚侨引侨和泉商回归”的浪潮中开辟发展新局。2023年以来,泉州累计签约侨资项目660个、总投资额4000余亿元,推动益海嘉里系列项目、鹏德年产8000万米化纤面料二期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婴舒宝新材料项目母公司成功赴港上市。
助力优品加速出海
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从千年之前的陶瓷茶叶到现在的鞋服工艺品,从刺桐港的万国商船到今天的跨境电商,泉州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全球机遇。对跨境电商而言,海外仓建设不仅是物流升级,更是泉州制造抢占海外市场的先手棋。
晋江籍知名华侨施秋汉是东盟国际经济开发区富城控股集团环球建材城董事长。他投资兴建的菲律宾环球建材城,是菲律宾首个全品类国际建材城。依托企业在菲律宾的优势资源,施秋汉在环球建材城搭建泉州建材家居产品的销售展示中心。“2024年,入驻环球建材城的泉州企业已经开始发力,九牧卫浴、美胜陶瓷、创优岩板、环球居家、合意五金等企业销售额都已破千万元。”施秋汉说。
依托海内外侨商泉商,海外仓作为新兴外贸基础设施迅速崛起,已成为泉州企业出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24年,泉州全市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落地海外仓109个、展销中心21个;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8.3亿件,位列全国所有城市第11名,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泉州港入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
侨链全球,商通未来。为鼓励企业在全球布局海外仓,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此次会议期间,泉州海外仓建设暨工艺品出海对接会举办,发布《海外仓行动方案及政策措施》。
“今年泉州将依托产业集群、外贸基础等优势,深度挖掘海外侨商资源,积极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的代表性海外仓,加速形成海外仓矩阵。”泉州市商务局副局长林斌介绍,力争到2025年底,泉州海外仓新建总数达100个,海外仓新建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服务泉州市外贸、跨境电商企业超3000家次。
“作为侨商代表,我们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发挥融通内外的桥梁作用,助力泉州优品出海,产业链全球化布局。”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中日经贸委员会委员长、世界泉州青年联谊会监事长王秀德对未来充满期待。
浓浓乡音悠悠乡情
青年有担当,民族才有希望。大会期间,全球泉籍青年菁英汇在泉州西街深巷的番在老洋楼举办。
为了这场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泉籍青年的聚会,现场被装扮成西式的户外Party,琴声悠扬、咖啡飘香。而在会场的另一隅,簪花、泥塑、香道、白瓷等各种泉州传统文化体验区一一排开,让嘉宾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换汉服、编发髻、插鲜花,当祖籍晋江的澳大利亚华裔青年庄培芬看着自己一头波浪长发变成了大花环,感慨地说:“虽然20多年来我只回了泉州三次,可每次回来都有惊喜。今天的泉州,不仅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呈现令人惊艳,而且科技的发展水平也让人刮目相看。”
在澳大利亚,庄培芬从事房地产行业。此行除了体验泉州的传统文化外,她还看中了与她的房地产产品相结合的泉州智能家具。“回去后我希望与福建的跨境电商加强合作,将这里的好物推荐到海外。”
用生蚝壳、螃蟹钳、古铜钱搭配出的“大蚝钳程”礼盒,以红与黑搭配、诉说乡愁的漆制品“红砖古厝”,展现蟳埔渔女形象的“小人偶”……在各种泉州文创产品前,祖籍南安的印尼侨青黄嘉欣爱不释手,决定给印尼的亲友带点伴手礼。
“几年前回泉州探亲,我就喜欢上了这里,也已经在这儿开了两家南洋咖啡馆。今后,还可以引进这类文创产品,既增加咖啡馆的诗情画意,也能拓宽营收渠道,甚至出口到印尼去,让更多印尼人知道泉州的美。”黄嘉欣骄傲地说。
这是祖籍永春的马来西亚华裔青年林庆文第一次回到泉州,最令他难忘的是乡音和美食。“一下飞机,就听到熟悉的闽南语,感觉好亲切。还有这里的蚵仔煎、面线糊、猪脚,都是以前阿嬷做的古早味,好怀念啊!”林庆文特别喜欢番在老洋楼这类中西结合的老建筑,也看好泉州的文旅商机,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泉州青年,一起将家乡的故事讲给更多的海外朋友听。
这是一次跨越山海的聚会,也是一场青春之约。开元寺的千年钟声,老街巷里的袅袅南音,红砖古厝的游子乡愁,代代相传的“爱拼才会赢”精神,让海内外泉籍青年的心贴得更近,也必将拧成一股绳,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