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能够用双手为患者创造美好,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口腔领域,正畸是一个与“美”密切相关的学科。作为正畸科青年医师,蔡森鑫用细心和专业,让患者重拾自信;他秉持医者仁心,为患者传播正确的正畸知识,消除患儿和家长的焦虑。他用专业与爱心,绘就“齿”间精彩,点亮健康的灯塔。
与患者交朋友 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
“因为牙齿不整齐,每次拍照我都下意识捂嘴,整个人都不太自信。”两年前,患者小陈因为咬合错位前来口腔医院就诊。蔡森鑫为她做了细致的检查,并为她制定了正畸方案。两年的时间里,小陈见证了自己从牙齿不整齐到如今自信绽放笑容的变美过程。从两年前的拘谨侧脸和如今的开朗正脸,简直判若两人。“以前的我,只能笑不露齿,现在我也能自然地开口大笑,也更愿意走出去扩大自己的社交了。两年里,小陈收获的不仅是牙齿的整齐,更是自信心的建立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结束正畸后,她开心地跟我说,以后孩子如果也需要正畸,还要来找我。”蔡森鑫说,能够被患者信任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而看着患者变美变好,更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正畸科的许多患者大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或是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作为年轻人,蔡森鑫和患者沟通起来十分顺畅。蔡森鑫说,一个正畸流程一般要达两到三年左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交流,许多患者和他都成为了好朋友。
与患者交心,除了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还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口腔正畸科的许多患者自外地,一大早从外地坐车几小时来医院就为了十几分钟的正畸治疗。有时候患者到达医院就已经临近中午下班时间。为了避免患者来回奔波,蔡森鑫常常主动加个班,来帮患者进行复诊治疗。“人家来一趟确实不容易,有时候我就中午加班,尽量帮他们做完。”蔡森鑫说,有时候加个班对自己来说,只是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但对于患者来说,省去了许多的麻烦。
坚守医者仁心 传递正确正畸知识消除患者焦虑
“医生快帮我们看看,他的牙齿歪歪扭扭太不整齐。”两年前,8岁的彤彤(化名)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孩子牙齿歪歪扭扭,妈妈十分担忧:“大家都说牙齿矫正越早越好,我们也担心耽误了孩子。”蔡森鑫为孩子进行了仔细地检查。他告诉彤彤妈妈,孩子在换牙早期,刚萌出的新牙轻度排列不整齐是正常现象。随着颌骨的发育和新的恒牙萌出,很多暂时性的错颌问题会自行改善。而过早盲目地矫治,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对孩子的口腔健康造成损害。他建议彤彤妈妈先不着急做矫正,先回家继续观察。听了蔡森鑫详细的解释,彤彤妈妈终于放下焦虑。
“我们在门诊中发现像彤彤妈妈一样焦虑的家长不少见。”蔡森鑫发现,被“所有的问题都是越早矫治效果越好”误导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刻意制造焦虑,拿越早矫治越好的营销话术来误导家长,导致牙齿矫正日益低龄化。由于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面对过长的治疗过程和口腔不适,他们可能反而会产生恐惧、抗拒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要坚守医者的仁心。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治病救人,更是用专业与爱心点亮生命的灯塔。”蔡森鑫告诉记者,为了让患者和家长正确地认识正畸,他常常把看诊作为一个科普的机会,点对点地对家长和孩子进行科普。无论是专业的知识还是孩子平时的口腔健康习惯养成,他总会用通俗的语言耐心地解释。“有时候我可能花在给患者讲解、科普的时间比看诊和矫正的时间还要多。所以有时候同事开玩笑地说我啰嗦。但我希望我的讲解能给更多的人带去正确的正畸知识,让他们少焦虑,也少走弯路。”他说。他不仅在诊室中为患者治疗,更常态化参加公益活动,为市民义诊,宣传普及口腔健康知识,提升大家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做到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保持学习热情 用过硬专业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蔡森鑫的电脑里,有一个病例库。里面分门别类地储存了不同类型正畸患者的治疗前后对比图等。
“病例库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它是一个宝藏库。”蔡森鑫告诉记者,患者在初诊时,往往对医生的治疗方案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对矫正的预期效果也不太明了。而此时,他就会从病例库里,找出类似的案例展示给患者,这样患者对自己的矫正后的效果,就有了直观的认识,医患之间沟通起来就更加畅通。当然作为“宝藏库”,它发挥的功能还不仅如此。“休息时,我常常会翻出过去的病例,重新思考,放在当下是否有更好的矫正方案。”工作中,蔡森鑫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对于往年的病例,他也常常翻出来温故而知新。
“技术的进步要求每一位口腔医生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作为一名青年医师,蔡森鑫认为保持学习的热情至关重要。也正是这种对专业的热爱和执着,让蔡森鑫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对患者的负责态度。蔡森鑫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提升,医生更应该与时俱进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加幼儿园科普宣教(受访者供图)
参加幼儿园科普宣教(受访者供图)
临床看诊(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