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李德迎:万里铁道上的匠心与坚守
www.fjsen.com 2025-04-29 09:04:39 来源:东南网

李德迎在进行电务操作。 沈经伟 摄

东南网4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张灿)从闽侯大山走出来的李德迎不会想到,14岁前从未见过铁轨的他,多年后竟会与铁路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作为一名铁路信号工作者,李德迎在34年的从业生涯中获得了诸多荣誉——累计攻克21项现场“急难险重”安全隐患问题,荣获成果创新奖44个,取得12项国家专利成果。他曾这样介绍铁路信号工的工作:“信号工程是铁路的‘中枢神经’,信号机是列车运行的‘眼睛’,车载信号设备是机车的‘导航仪’,道岔设备指引列车前进方向,我们得确保它们‘耳聪目明,身手灵活’。在这个过程中,信号工作为专业的‘养护师’,必须每天按照计划对道岔、轨道电路、信号机等关键设备进行精细检修,确保每一组数据精准、每一道指令清晰,让列车安全高效地驶往远方。”

2009年,福建省内第一条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铁路——温福(温州至福州)铁路即将开通运营,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电务段(下称“福州电务段”)主要负责段内列车运行控制设备的维护管理。在联调联试过程中,道岔卡阻故障频发。

“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借鉴,只能边学边查找原因。”时任福州电务段宁德信号车间主任的李德迎白天认真研读维护手册,夜间蹲守现场,跟厂家技术人员逐项沟通对标。经过10多天的钻研、摸排,他终于锁定了问题的症结——转辙机的摩擦连接器转换力调整不足。于是,他马不停蹄地组织近百名职工利用两个夜间“天窗期”,调整522台转辙机转换力,彻底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确保了动车组的运行安全。

从温福铁路开始,李德迎在16年间先后组织并参与了向莆铁路、合福高铁、福平铁路等11条2242公里新线铁路的信号工程提前介入和验收工作。他累计放弃570多个休假日,深入一线解难题、破顽症,啃下一个个硬骨头。特别是2024年参与甬广高铁福州至漳州段的CR450动车组科学试验,让他至今印象深刻。当时,他组织数十名工作人员,每晚徒步5000余米,逐米逐段对轨旁信号设备开展“地毯式”检查,确保设备安装牢固、控制精准,助力该列车顺利完成交会试验。

2017年,在福州电务段“李德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引领建立高铁信息、技术创新和移动设备等3个攻关小组,在工作室打造“创新、孵化、传承、共享”等4个平台,聚焦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进行攻关,助力安全生产提质提效。通过技术革新、难题会诊等方式,工作室组织技术改造和创新攻关50余项,提炼出6项新工法、新标准,累计节支创效超1000万元。同时,他们还研发了铁路道岔锁闭开程量数显尺等12项工装器具,取得了12项国家专利成果,获得省部级职工成果创新奖32个,斩获QC攻关成果奖国家级1个。2023年,工作室创新成果荣登第二届大国工匠展览。

8年来,“李德迎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培养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技术骨干153名,其中15名成员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福建省引领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从2022年调任福州电务段职工教育科科长以来,李德迎迅速转换角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推动段、区域、车间、班组四级培训设施建设。在他的努力下,福州电务段构建了独立顶岗实操考核、青工岗位达标考评体系,确保新职工顶岗即胜任,有力推动了职工队伍素质持续提升。2024年,李德迎组织骨干人员开展“修旧利废”行动,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务段樟林站建成了一个四站三区间段级的培训基地,为公司节支2000余万元。

展望未来,李德迎表示,将始终坚守初心,在技术创新之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在育人的征程中持续辛勤耕耘,全身心投入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中。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