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种植牙手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操作,更是给予患者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作为一名种植科的青年医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青年医师陈苏林不仅凭借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决了牙齿缺失的困扰,更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关爱之心,在日常诊疗中给予患者细致入微的关怀。同时积极投身口腔健康科普事业,为提升大众口腔健康意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陈苏林正在细心地为患者治疗。(受访者供图)
从紧张皱眉到安心托付的诊疗
当患者走进陈苏林医生的诊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她那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总是以最饱满的热情和耐心迎接每一位患者。女性特有的敏锐感知力,让陈苏林医生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那些因牙齿缺失而自卑、焦虑的患者,她总是轻声细语地安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温柔的话语引导患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打开心扉。
种植牙耗材集采后,种植牙患者陡增,其中不少是老年朋友。去年的一天,78岁的老年患者杨阿姨来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进行诊疗。杨阿姨因为多颗牙齿缺失,严重影响了日常饮食和生活,家人带着她来咨询种植牙治疗。
然而,一提到种植牙手术,杨阿姨立刻紧张了起来,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 “川” 字。陈苏林医生见状,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搬了把椅子坐在杨阿姨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和声细语地和杨阿姨聊了起来。得知杨阿姨是因为担心手术风险和效果, 陈苏林打开手机,翻出一个个成功案例的照片。她安慰杨阿姨:“阿姨您放心,种植牙手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您的身体状况适时调整。您看这些照片他们的年龄和您差不多,做完种植牙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又能开心地享受美食,生活质量都提高了不少。”
在陈苏林医生细致入微的讲解和安抚下,杨阿姨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紧张的情绪也缓和了许多,她说:“陈医生,听您这么一说,我心里踏实多了。那我就听您的,试试这种植牙。”
在手术过程中,她时刻关注着杨阿姨的表情和身体状况,每一个动作都轻柔而精准,确保杨阿姨的舒适度。杨阿姨躺在手术台上,虽然有些紧张,但看到医生专注又亲切的模样,心里的恐惧也消散了不少,种植牙手术也得以顺利完成。
作为一名女医生,她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制定治疗方案。在选择种植体时,她会详细地向患者介绍各种种植体的优缺点、使用寿命以及价格,耐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疑问,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她还会积极帮忙联系医院的相关救助政策,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她会细心地为患者计算不同治疗方案的性价比,给出最贴心的建议。
陈苏林参加科普大赛。(受访者供图)
科普先行 点亮健康之光
除了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陈苏林医生还深刻认识到口腔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她知道,许多人由于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忽视了日常口腔护理,导致牙齿问题频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她积极投身于口腔健康科普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大众点亮口腔健康之光。
“朋友呀,你快听我说,我们是种一个人工牙根,在你缺牙的地方,等它和骨头结合后,我们就在上面做个牙冠……”2023年,陈苏林和同事合作,利用歌曲改编的方式,生动有趣地给观众普及了种植的适应症。她们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直观的动画,把晦涩难懂的口腔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通过这样的科普作品,让普通人对种植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重视口腔健康了。这一作品在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第14次全国口腔种植学术会议科普创作交流比赛中荣获特等奖。
不少人做了种植牙后,容易有塞牙等的问题,这也让不少患者十分苦恼。为了给患者更好地拥有种植牙使用体验,每次给患者看完诊她总会细心地指导他们如何刷牙。尤其是老年患者,陈苏林更是细致地为他们分享术后护理的的小窍门,从饮食到日常清洁不放过一个细节,鼓励老人们及时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紧跟时代趋势 积极拥抱数字技术
在口腔医学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作为一名青年医师,陈苏林正以蓬勃的朝气与求知若渴的精神,主动拥抱前沿数字技术。工作之余,她投身到数字化学术讲座与实操培训之间,深入探索数字化技术与临床种植的结合。“我希望能够应用好数字技术来提升了手术成功率与患者体验。”陈苏林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医师,有必要紧跟时代的趋势,投身到推动口腔种植技术向智能化、精准化中去,成为传统诊疗模式革新的先锋力量。
陈苏林在临床一线用精湛的了一位口腔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成为患者心中的 “口腔健康守护者”医术和女性独有的温暖关爱为患者排忧解难,在科普道路上用专业的知识和创新的方式为大众传播口腔健康理念。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推动口腔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