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福建高校实践团智慧助农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www.fjsen.com 2025-07-07 20:19:22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7月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盛夏闽地,高校青年实践团队奔赴乡野,以专业智慧为犁铧,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实践队伍,精准切入科技兴农、非遗活化、适老改造等领域,用数据丈量需求,以创新激活传统,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非遗焕新:黄酒IP破壁出圈,百年技艺发酵产业新生态

宁德北墘村的百年酒窖里,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学生正在验证创新配方——黄酒红糖姜撞奶、黄酒木耳蒸排骨等一道道创新菜品,将美味与营养完美融合。面对同学们的精彩讲解,村民们满怀兴趣地倾听、交流。从单纯的饮品领域到成为料酒食材,此次活动成功让黄酒拓展至健康饮食范畴,为激活传统黄酒产业的消费活力开辟了新方向。

image.png

同学们分享创新菜谱、以及黄酒规划发展思路

设计工作台上,校园IP“彼小星”与黄酒坛“墘小坛”完成基因重组:白底团扇将飞燕、红粬菌落等元素解构重组,帆布包采用3D刺绣工艺复刻古法酿酒十二道工序。这些文创产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创新,更是乡村文化传承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重要桥梁。

在专项座谈会上,实践队用数据说话:分析出电商平台黄酒类目搜索热词TOP10,建议开通“北墘古法酿造”垂直账号、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矩阵,村委也分享规划思路,共探北墘村以黄酒为基,创新多元的振兴新路径,让“红粬黄酒之乡”焕发时代光彩 。

科技强链:小院创新激活“蓝金双链”,实验室成果落地生金

在罗源沙蚕科技小院的养殖池畔,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学生在驻院研究生带领下,深入养殖示范基地探究“模拟潮汐灌溉”系统运行原理。实践队观察到,小院团队通过优化饵料配方、革新益生菌投放技术,将夏季沙蚕存活率显著提高。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养殖收益,也为鲎保护提供了关键支持。

image.png

在罗源沙蚕科技小院观察沙蚕养殖技术

在香稻科技小院试验田,另一组队员正在验证“再生稻生长日历”的科学性。队员们精准捕捉到专家强调的稳产高产“密码”:精准施肥、关键期水层管理。更令队员振奋的是,小院团队通过“从选种到收获”的全周期实地指导,助力合作农场实现显著增产,科技赋能的实效在沉甸甸的稻穗上得到生动印证。

“科技小院是理论与实践的转换器。”队员傅雅昕在调研报告中写道:沙蚕构建的“蓝海链”保障生态与经济双赢,香稻延伸的“黄金链”实现增产与增值同步,双链共振模型为科技兴农提供可复制路径。下一步,实践队将整合调研成果,针对沙蚕养殖尾水治理、香稻品牌建设等问题形成建议报告,为深化校地合作、优化科技服务提供参考。

适老改造:测绘建模解“银发之困”,共筑养老幸福圈

漳州长泰后坊村的青砖古厝间,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师生手持测绘设备,对幸福院及6户长者住宅展开测绘。“门宽不足75厘米阻碍轮椅通行”“卫生间缺少扶手存在滑倒风险”……团队运用测绘工具对房屋各区域精确测量,记录空间尺寸、门窗位置、水电线路等信息,绘制出房屋平面图,为后续适老化改造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image.png

为老人指定适老化改造方案

“改造不是翻新,而是生命尊严的守护。”队长苏灵俊表示:适老化改造并非简单的装修工程,而是需要以长者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接下来将结合专业知识与团队制定科学方案,通过优化居住环境或设备细节来切实提升其居家生活的安全与便捷程度。此次实践成果推动校地合作升级——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实践基地正式落户长泰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未来将联合台湾乡建团队,开展知识科普、理论宣传、适老共融等一系列活动,为当地的乡建乡创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图片由各学院供图)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