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在“梧有好市”品牌市集上购买特色产品。
东南网7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文/图)
由桌椅搭成的摊位有序排开,琳琅满目的商品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厦门市思明区,各种市集正在闯入大众视线。无论是购物中心、旅游景区还是街头巷尾、广场公园,都有创意市集的身影。这些市集上的商品,不仅有手作、咖啡、文玩,还有音乐、戏剧、书籍,为市民游客消费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近年来,思明区大力发展市集经济,组织辖区各街道开展“一街一品”市集品牌矩阵建设,鼓励各街区及购物中心开展常态化、定制化市集活动。仅2024年,思明区开展的市集活动就多达数百场,这些“小而美”的新业态,正成为城市消费新的活力因子。
市民为什么爱上扎堆去市集?小小的摊位上又藏着什么样的“财富密码”?连日来,记者走访思明区各大市集,一探究竟。
从商圈到景区遍地开花
夏日清晨,阳光洒进思明区梧村街道果壳街区,“梧有好市”品牌市集拉开帷幕。一处处摊位上,武夷山熏鹅、莆田南日鲍、三明野生红菇与龙涓红曲酒等特色农副产品的气息交织飘散。
“这红菇的香气让我想起外婆炖的鸡汤。”从三明大田来到厦门工作的陈心怡俯身轻嗅来自家乡的红菇,“没想到在厦门能看到这么多家乡特产和美食,真的很惊喜。”
“本次市集由果壳街区和福建省供销社合作举办,集合了省内8个地市、近90位新农人带来的超过500款山珍海味,让大家在城区就能体验到来自福建各地的风味。”果壳街区企划总监黄雅静表示,街区在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年轻人对“卖菜”“赶集”等关键词充满兴趣,这与商圈“年轻且富有创意”的定位相吻合,于是便策划了这次的主题市集。“效果果然很不错,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和周边居民。仅3天时间就有超过10万人次的市民游客来到市集,并创造了70多万元的销售额。”
如今,创意市集已成为思明区各大商圈的标配,并逐步向社区、景区、公园等城市“神经末梢”蔓延。
市集业态遍地开花,也随之带动城市消费提档升级。一个个创意市集打破了空间、时间限制,成为现代商圈消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采访中,许多市集主办方告诉记者,比起本身的营收,市集更重要的功能是引导客流、拓展消费空间、提升消费信心的“城市消费新载体”。
“通过主题创意、创新活动等,可以将有着共同喜好和价值观的人聚集起来,并建立联结,从而保证市集热度,反哺所在商圈活跃度。未来,我们还将策划更多主题市集,希望可以把流量变成街区发展的‘留量’。”黄雅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消费者来果壳街区逛,面对的商户就是固定的几家。而各类创意市集则成为商圈消费功能的重要补充,不少前来逛市集的游客也会转头去街区商户消费。
特色市集绽放年轻活力
顶着太阳,排起长队,等一杯首次来到厦门的“网红”咖啡……“非常惊喜!很多咖啡店都是我收藏在‘小红书’里的,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喝到了。”在日前举行的“众乐乐咖啡艺术节”现场,市民程莺举着一杯刚刚入手的创意咖啡说,这是她连续第四年到这一活动打卡了。
这个在厦门孵化的咖啡艺术节,已经成长为在福建乃至华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咖啡市集品牌。“今年新增咖啡杯测会和室内空间,场地规模扩大近1倍,参与城市数量也创新高,有70%的品牌在厦‘首秀’。”“众乐乐”品牌联合创始人黄小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整个6月,该市集多平台话题互动浏览量已超过2000万人次,还有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咖啡发烧友专程前来参加。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众乐乐咖啡艺术节”为代表的创意市集上,参加市集的摊主和来“赶集”的消费者基本都是年轻人。对此,程莺表示,“赶集”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消费者可以与摊主和‘同好’聊天、拍照,氛围非常好。”程莺告诉记者,以这次的咖啡艺术节为例,在买卖之外,还会开展咖啡赛事等一系列活动来增加消费者黏性。
来自长沙的游客徐露则给出了另一个答案——个性化。每到一座城市旅游,徐露都会主动探寻当地的创意市集。在她看来,“小而精”“有趣”是创意市集不可或缺的标签。
“每个地方的创意市集都有融入当地特色的商品,是游客了解在地文化的窗口。同时,创意市集没有特别强的商业感,很符合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徐露说。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众乐乐咖啡艺术节”共吸引近12万人次的游客,并带动周边商圈近800万元的消费。“城市市集不止于单纯的商品交易和文旅消费空间,还延伸出文娱服务、促进就业、塑造城市形象等功能。”黄小靖表示。
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3年“好市开缘暨后江in象中秋开罐”市集活动期间,两天实现现场销售总额突破20万元,带动周边商圈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30%以上;2024年第六届官任国际社区美食嘉年华两天销售额达22万元,配套举办的“十大美食商家”评选活动吸引关注量超过15万人次;2025年“哩贺·嘉莲里”酵醒生活节面包主题市集4天活动期间,商场总客流量突破30万人次,累计拉动消费超100万元……近年来,思明区市集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市集经济繁荣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
早在2019年,厦门市就推出“摊规点”举措,将流动摊贩纳入“定时定点”统一管理,让流动摊贩在文明经营的前提下,大大方方地“出摊”;2022年,面向沿街经营店铺推出“跨店经营”措施,允许符合条件的沿街店铺在指定时间、指定区域内“外摆经营”。
与此同时,今年出台的《厦门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也提出,鼓励景区景点因地制宜打造创意市集等新消费场景,发展夜间经济,培育网红夜市,支持沙坡尾等街区商圈拓展夜间消费业态,提升品质。
当前,思明区市集经济正朝着品牌化、专业化、在地化和常态化的方向转型升级。该业态不仅成为拉动区域线下消费的重要增长点,更通过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非遗展示等创新形式,有效促进城市商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市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思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市集经济的发展和管理与优化城市营商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放而有序、管而有度。未来,思明区还将持续助力市集经济发展,加强市集品牌孵化和提质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标杆市集品牌,用“小市集”激活消费“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