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福建抗战英雄谱 | 新四军在苏南战场最悲壮的战斗,这位福建名将让日军胆寒
www.fjsen.com 2025-07-18 20:52:10 来源: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

阳光明媚,青山如黛。

巍巍双髻山脚下,闽西上杭县溪口镇大岭下自然村里,矗立着一座庄严的革命纪念亭。

溪口莲塘“忠诚教育基地” 图源:上杭县溪口镇人民政府

这里纪念着一位抗日名将

他带领闽西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在苏南抗日战场战功赫赫

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

牺牲的福建籍最高级别的将领

廖海涛

廖海涛,1909年出生于上杭县溪口乡大岭下村。1928年,廖海涛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家乡农民武装暴动。此后,他带领红军游击队在双髻山地区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廖海涛率部北上苏皖抗日前线,在率部进入江南的一系列战斗中,浴血奋战,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不朽功绩。1941年11月,在江苏溧阳唐马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

革命的“铁石人”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蒋介石纠集了10多万兵力,对闽西南各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强敌重压下,廖海涛组织带领队伍,以一千多米高的双髻山为根据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在此期间,反动势力采取各种毒辣手段,对根据地军民疯狂报复。廖海涛付出母亲、妻儿被杀的代价,但他始终坚定“只有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没有屈膝投降的布尔什维克”的信念。

廖海涛作战时使用过的手枪 图源:清风龙岩

面对面对家破人亡的巨大痛苦,廖海涛强忍悲愤以铁石般坚定的毅力,指挥红七支队在双髻山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从此,“铁石人”的称号伴随了廖海涛的一生。

在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廖海涛“铁石”般的品格成为了战友们的楷模,无论是他的上级还是他的部属,无不为他不屈不挠、坚韧刚毅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血战马塘显英豪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廖海涛于1938年3月随新四军二支队北上苏皖抗日前线并担任四团政治部主任,在恢复、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斗争中,先后参与和指挥战斗数十次。

廖海涛在抗日前线 图源:闽西日报

1941年11月28日,苏南抗日根据地党政机关、十六旅旅部驻地江苏溧阳塘马村突遭敌袭。

廖海涛、罗忠毅命令参谋长王胜带领机关1000多人突围,廖海涛带领500多名战士阻击敌人。激战持续到当天下午,我军重机枪手中弹阵亡,廖海涛接过机枪,用一个又一个准确的点射将零散的敌人射杀,又用一阵又一阵的扫射将密集的敌人打倒。

廖海涛负伤处 图源:铁军传媒网

敌人见新四军重机枪厉害,集中火力向我军进行报复。廖海涛不幸腹部中弹,鲜血从衣孔中迸射出来染红了阵地,破裂的肚中流出了肠子,他凄然一笑,不再把肠子往肚中塞,而是把它抓在手里继续指挥作战,直到眼中的红光渐渐暗淡……牺牲时年仅32岁。

血战塘马,是新四军在苏南与日军作战中最为壮烈的一场突围战。廖海涛牺牲后,新四军军部通电表彰:“廖海涛同志为我党、我军优秀老干部,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决、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卓著功绩。”

廖海涛纪念园,群众缅怀廖海涛。图源:上杭宣传

廖海涛在塘马战斗中表现出的勇敢与浩然正气让日军胆寒。战斗结束后,日军把廖海涛的遗体恭恭敬敬地送还新四军,以表示敬佩之意。1954年10月,廖海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廖海涛位列其中。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出品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铁军传媒网、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清风龙岩、上杭宣传等

编辑:周若楠

审核:方婷


责任编辑:黄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