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让“一老一少”远离诈骗陷阱 福建农大学子反诈宣讲活动走进社区

2025-07-22 17:17:57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刷单返利、虚假投资、游戏诈骗……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守护好“一老一小”的“钱袋子”日显重要。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普公行”普法援助实践队联合洪山镇政府、洪山司法所开展系列“智慧新生活,防电诈先行”主题宣讲活动,为社区老年人与青少年群体送上量身定制的反诈知识“防护盾”。

实践队员向老年人分发反诈手册 严煊艺摄

聚焦“银发族”:长者食堂里的防诈“必修课”

7月3日下午,凤湖社区长者食堂内气氛格外热烈。实践队员们将防诈课堂搬到这里,为社区老人带来一场“筑牢银发防线,远离诈骗陷阱”的主题宣讲。

“叔叔阿姨,天上不会掉馅饼,高额回报要警惕!”宣讲员王慧洁、蔡荣敏结合近期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用最接地气的方言和生动讲述,层层剥开“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等十大常见诈骗套路的外衣。她们不仅剖析骗术,更送上“干货”——预防诈骗的十个“凡是”口诀和“及时止损、保持冷静、尽快报警、保存证据”的四步应对策略,让老人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以前接到陌生电话说中奖,还半信半疑。现在明白了,这都是坑人的把戏!”活动现场,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成了“抢手货”,老人们边看边交流,防诈意识在轻松氛围中悄然提升。

“看到我们的宣传能给叔叔阿姨们带来收获,真的很开心!”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一名队员表示,他们将持续关注老年群体需求,让常态化、多样化的防诈宣传成为守护社区安宁、护航幸福晚年的坚实屏障。

实践队与凤湖社区老人合影。蒋舒宁摄

护航“青苗”成长:社区课堂播撒反诈“金种子”

如何让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擦亮双眼?7月10日,实践队走进福屿社区,为这里的青少年送上一堂精心打造的“防诈必修课”。

江苏王某为买游戏皮肤被骗光零花钱、四川郑某因“虚假征信”恐吓损失压岁钱……针对青少年易落入的“网络游戏虚假交易”“刷单返利”“冒充客服”等陷阱,宣讲员们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为他们敲响警钟。这些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让复杂的诈骗手法瞬间“现形”,极大提升了孩子们的风险识别能力。

队员们还巧妙融入法治教育,用通俗语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核心要义,强调这部法律是保护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守护神”,在青少年心中播下遵纪守法的种子。活动尾声,朗朗上口的“十个凡是”防骗口诀被反复诵读,成为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反诈护身符”,助力守护他们数字生活的安全起点。

实践队与福屿社区青少年的合照 郑伊晨 供图

校社联动,共筑反诈“防火墙”

此次系列反诈宣传活动,是福建农林大学“普公行”实践队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通过精准对接“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的迫切需求,实践队将专业的法律知识和实用的防骗技能送到居民身边,有效推动反诈意识“入脑入心”。

未来,“普公行”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以提升全民安全素养为己任,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深化与社区的合作,为居民在信息化浪潮中稳健前行撑起更牢固的“法治保护伞”,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严煊艺 蔡荣敏 黄婧茗)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