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机关里也冒出一股“出国热”。习近平察觉到了这种情况,决定对福州市的因公出国工作建章立制。
1995年6月30日,一份调研报告被转呈给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报告撰写者是时任福州市外办副主任李宏,当时他接到了一项“秘密任务”:“针对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出国旅游或无实质性出访任务的现象,习书记指示我们组建调研组,摸清情况,对改进因公出国管理和服务提出建议。”
十天调研,深入福州五区八县(市)国企、民企,调研组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因公出国(境)审批和涉外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四严四宽”建议:
对党政人员从严,对企业人员从宽;
对非经贸类团组从严,对经贸类团组从宽;
对使用市财政外汇的团组从严,对企业使用自由外汇的团组从宽;
对一般性出访团组从严,对有实质性出访任务团组从宽。
7月4日,习近平在调研报告上批示:党政机关仍要严格把关,企业活动可简化审批环节,但应把住关,避免外逃不归事件。原则同意该调研报告。
此后,“四严四宽”成为福州市因公出国审批的一个重要原则。
1992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和加德纳夫人会面。图源:央视新闻
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多次率代表团前往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招商引资。随行人员的共同感受是,跟着习书记出访,节奏快、效率高、收获大。
时任福清市委书记练知轩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回出访新加坡,一共呆了6天,每天忙完所有既定事项基本上就到夜里12点了。回到酒店,大家还要汇总当天情况,碰头商量第二天的行程和项目洽谈计划,全部搞定往往都到凌晨2点多了,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出访期间,习近平总是亲自洽谈每个项目,亲自接待每位贵宾,参与商讨行程安排……这种亲力亲为,感染了所有随行人员,也感动了当地华侨华人,真心诚意和辛劳汗水换回了硕果累累。
从“四严四宽”的制度约束到亲力亲为的实践示范,都为日后的规范出访工作积累了经验。
21世纪之初的2001年,中国叩开世贸组织大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纪检监察工作挑战,习近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不合理、机制不健全,要从改革现行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
如今,中央八项规定就将规范出访活动列入制度建设,要求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2022年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进一步细化完善了出访方面的规定。从合理安排出访、控制随行人员、规范乘机安排、简化机场迎送和接待工作、加强统筹协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出访活动中严格执行外事规定,精简随行人员,简化迎送接待,对有关安排方案亲自过问、严格把关,展现出以上率下的务实担当、崇高风范。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出品
资料来源:《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福建日报、光明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宣讲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