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艘!“屿见77”即将起航,见证厦门码头“独家记忆”
2025-07-24 17:59:04 来源:海西晨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和平码头见证了厦门从一个港口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的历程。 漫步在和平码头集散广场,游客们的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落在码头那几根锈迹斑斑的船舶缆桩上。这些百年前英商太古洋行留下的遗迹,此刻正与静待首航的纯电动客船“屿见77”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跨越世纪的港口风情画。 明天,全国首艘纯电动推进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将在厦门和平码头正式首航,勾起了一位百岁老人关于码头的“独家记忆”。这位百岁老人就是原福建省厦门土产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胡训能。 码头记忆: 近代厦门港最大的码头 “我大半辈子都在和厦门港口码头打交道,差不多有60年呢!”胡训能老人今年104岁了,精神矍铄,对厦门港口的掌故如数家珍。 胡老告诉记者,和平码头的前身是英商太古公司建造的太古码头。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一,海后滩一带洋行聚集。1880年,太古洋行在岛美路头北侧(今中山路尾)修建浮桥和趸船。浮桥长约53米,趸船长约48米,宽约6.7米,可停靠500吨级船舶。后方地面上建起了太古栈房(今天的东海大厦),即太古的仓库。这就是最早的太古码头。 20世纪20年代,厦门第一次近现代化市政建设如火如荼,其中一项工程就是兴建长达3公里的鹭江道堤岸并填海扩地。原本太古码头有部分属于堤岸新填地的范围,加上原码头设施已老旧,因此,太古公司着手筹建新码头。 “新太古码头还未建成时,从中山路要去往海关得走海后路。”当时,年仅14岁的胡训能还是报关行的一名小职员,经常奔波在各个码头和海关之间。“路不好,泥泞不堪。”胡老回忆道。1932年12月,太古轮船公司租下了鹭江道同文书院下同文货栈区地块及货栈地南边毗连海面的建筑权,兴建了新的太古码头,就是今天的和平码头。 1935年,新太古码头落成,配备了趸船、栈桥和仓库等设施,可以处理大量的货物和乘客运输。“当时的太古码头拥有两艘各长64米、宽9米的钢质趸船和1座长21米、宽4.8米的引桥,可泊3000吨级货轮2艘。”胡老回忆道,建成后的新太古码头一片繁荣,来自东南亚等地区的客轮随处可见。1949年之前,新太古码头承载了厦门对外海上贸易的大部分运输任务,是近代厦门港最大的码头。 重要枢纽: 见证对港对台情缘 新中国成立后,福州港务局厦门分局在1955年接管新太古码头。1958年,码头正式更名为 “和平码头”,沿用至今。 和平码头和铁路文化公园还有一段“缘分”呢!胡老说,1957年鹰厦铁路建成通车后,修了一条延伸线直达和平码头货场。这条延伸线在1959年建成,使和平码头成为厦门铁路、公路、水路货物转运码头。改革开放之后,和平码头的货运功能逐渐淡化,该延伸线也被改造成了铁路文化公园。 1980年元旦,厦门至香港的客轮恢复通航,在和平码头开通了首条往返厦门的客运航线。“当时,‘鼓浪屿号’‘集美号’等航行香港的客轮都停泊在和平码头。”胡老说,恢复客运后,和平码头也称为“厦门港客运码头”。“那个时候,要去香港就从和平码头出发,中午登船,第二天早上就到了。”胡老说,尽管要20个小时的航程,但船上设有商店、游艺厅、电影院、餐厅等,时间很快就消磨过去了。而为了满足客运需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码头经过了多次改造和扩建。到1993年7月,和平码头建筑规模达到历史巅峰。“那时,从香港回来的乘客在船上远远看到屋顶上‘厦门港’三个大字,就知道厦门到了。”胡老说。 硬件不断提升,赴港客轮却难以抵挡飞机航线普及的冲击,2000年,经营了20年的相关业务画上了句号。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厦金“小三通”让和平码头再度热闹。2001年1月2日,金门的“太武”号、“浯江”号客轮,从金门科罗港直航厦门和平码头,标志着厦金航线正式开通。“当年从和平码头出发到金门大概用时45分钟,航程短,价格适宜,所以很受欢迎。”胡老告诉记者。 2008年7月,厦金客运航线从和平码头全部迁至东渡邮轮中心(2014年又全部调整至五通客运码头),原先人潮涌动的和平码头顿时沉寂了下来。 华丽转身: 不断焕新的未来窗口 和平码头这座老码头该何去何从?此前曾众说纷纭。最终,因市民的挽留与保护,这座老码头以文化地标的姿态重生。2011年,和平码头又进行了改造。此次改造后,码头变成了一个集游览、观光、品味美食佳肴的商业综合体,运营如海上看金门、鹭江夜游、浯屿等港内旅游航线,昔日的二三层候船厅变成了海景餐厅、酒吧。这里坐拥观赏鼓浪屿风光的最佳位置,吸引着市民游客前去休闲娱乐。 去年7月,和平码头候船厅及码头前沿集散广场完成改造提升,重新面向市民游客开放。改造后,候船厅面积由716平方米增加至1356平方米,游客承载量也从100万人次/年翻倍至200万人次/年,还增设了智能化设备等。 对于和平码头的每一次变化,胡老都十分关注,就像此次“屿见77”首航,也让老人感到激动和喜悦。“希望和平码头能像一扇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厦门港口发展的历史,感受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魅力。”胡老说。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