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郑琦 文/图)玉石是自然的馈赠,亦是文明的载体。适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10月25日下午,“福建文旅讲坛”第21期名家专场特邀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院古玉器研究所所长徐琳做客福建省图书馆,以故宫博物院丰富的玉器藏品为脉络,带来“‘玉’见故宫——故宫藏玉里的中华文明史”专题讲座。现场吸引了文博爱好者、高校师生、市民读者等两百余人前来聆听。

“‘玉’见故宫——故宫藏玉里的中华文明史”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徐琳概述了故宫博物院独特的“倒金字塔形”藏品结构,指出其玉器收藏数量丰、品质精、孤品多、跨度全,具备新石器时代至清末完整的玉器发展体系。随后,她以时间为线索,历数红山文化玉C形龙、凌家滩文化玉鹰熊佩、良渚玉琮玉璧、汉代韘形佩、唐代胡人带板、宋代玉图画等极具代表性的玉器,梳理了玉器从原始信仰载体,逐步融入国家礼制、文人雅趣与百姓生活的发展历程。讲解中,徐琳还穿插分享了故宫藏玉来源、沁色工艺等背景故事,带领读者深入感受中华玉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主讲人徐琳
讲座中,徐琳特别聚焦福建瑰宝寿山石,将故宫收藏情况和背后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据徐琳介绍,故宫现藏寿山石文物约1600件,以印章为主,也不乏雕件珍品,其中最有名的寿山石文物当属乾隆田黄三联印,其运用的活环活链工艺,至今仍是一绝。此外,徐琳还展示了田黄秋江远渡山子、兰馨远馥田黄印章等多件田黄寿山石藏品图片,展现了福建寿山石在故宫彩石类馆藏中的独特地位。
主讲人的精彩讲述搭配丰富的文物图片,让在场读者饱览故宫藏玉的瑰丽风华,也从中洞见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更燃起了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使命感。讲座现场还设置了玉文化主题书展,让读者在讲座之余,可继续探索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此外,主办方还通过打卡分享、签名赠书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讲座吸引力、影响力。

玉文化主题书展,东南网记者 黄智超 摄

获得赠书的读者与主讲人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