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个性化培养周将课堂“搬”出校园 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赓续文脉
www.fjsen.com 2025-11-17 19:23:29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1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古籍中的文字,如何在与当代青年的对话中重获新生?古老的碑刻,又如何激荡起00后学子心中的涟漪?近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将个性化培养周的课堂“搬”出了校园,一场以“闽图墨香 智联古今”为主题的文化实践在福建省图书馆、西湖公园与福建博物院等地开展。

秦琼老师讲解遗爱亭相关知识。

此次实践课程是一场连接历史与未来、融汇知识与责任的探索之旅。此次实践的核心,在于将文化传承从书本上的概念,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现场体验。在福建省图书馆,他们不仅观摩了珍贵的古籍文献,更重点研学了《荣耀之旅:致敬八闽记忆里的吴石将军》文化展览。这一由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打造的展览,将“闽人闽事”与红色历史紧密结合,让同学们从静态的文献中,读懂了动态的家国情怀与精神谱系。

在西湖公园的遗爱亭前,同学们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亭中那块历经劫波、三次重立的石碑,其“遗爱”二字超越了书法艺术本身,成为文化生命力最直观的隐喻。秦琼老师现场讲解道,文化的传承正如这石碑,或许会因时光的冲刷而暂时损毁,但其精神内核却能在一代代人的珍视与重建中获得永生。

在福建博物院,同学们的思考向未来延展。同学们通过史前文物、战国陶器与青铜器等展品,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

从图书馆的智慧借阅到古籍数字化,从遗爱亭的碑文研读到博物院的文物阐释,同学们意识到,“闽图墨香”是不变的文化根脉,“智联古今”是时代的创新表达。福建拥有的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传承都与新一代青年分不开关系,为了将这份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更需要年轻一代身体力行,弘扬闽都文化,让文化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 本文图片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