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第一阶段

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每日7:00-9:00、17:00-20:00,禁止限行车辆在岛内行驶。

第二阶段

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日7:00-20:00,禁止限行车辆在岛内行驶。

第三阶段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天候禁止限行车辆在岛内行驶。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继仙岳路、成功大道之后,厦门将有更多的道路对非绿标车说“不”。昨日上午,记者从市环保局与市交警支队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明天开始,厦门将分三个阶段在厦门岛内限制未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汽车类机动车的通行。

违反限行规定的机动车,将受到罚款200元的处罚。交警称,届时,厦门将利用监控设施进行自动抓拍,并与环保部门的环保标志数据库进行核实比对,由此揪出违规车辆。不过,6月份为警告适应期,对违规的无标、黄标车车主,交警只给予警告和疏导,暂不实施经济处罚。

昨日新闻发布会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3年厦门氮氧化物总排放量为32970吨,全市约6万辆黄标车“贡献率”超过50%。

东南网5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文 陈巧思/图)明天开始,没有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早晚高峰期将不能进入厦门岛内行驶。

昨日,厦门市环保局和厦门市交警支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限行方案。从明天起到2016年,厦门将分三个阶段实施非绿标车在厦门本岛限行。今后若是非绿标车违章进入厦门岛内,将被处以200元的罚款。

限令 岛内明起限行非绿标车

新闻发布会通报,明天起,分阶段在岛内采取按环保标识限制机动车通行的措施。限制的对象为未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汽车类机动车。

根据通报,第一阶段的限行从明天开始,至2015年3月31日结束,其间每日7:00-9:00、17:00-20:00两个高峰时段,限行车辆禁止在思明区、湖里区道路上行驶。

第二阶段是2015年4月1日-12月31日,每日7:00-20:00禁止限行车辆在岛内道路上行驶。第三阶段的限行从2016年元旦开始实施,厦门本岛将禁止一切非绿标车行驶。

处罚 违禁车辆将被罚200元

警方通报称,为给无标、黄标车车主一个适应和辅导过程,自第一阶段限行实施之日起一个月为警告适应期,暂不实施处罚,由交警部门对进入限行区域的黄标车进行警告和疏导。

警告适应期满后,厦门将利用监控设施进行自动抓拍,并与环保部门的环保标志数据库进行核实比对,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违反限行规定的机动车处以200元罚款。第二、第三阶段限行不再设置警告适应期。

在新闻发布会上,厦门市交警支队的有关负责人解释,对于违章进入本岛的非绿标车,警方将会通过发送短信给车主进行警告,对于那些警告多次后依旧进入限行区域的非绿标车,将会面临处罚。

据介绍,现在进入本岛的“四桥一隧”都安装有公安监控设施,可以有效地抓拍违章车辆进入厦门岛内。

厦门市交警支队的有关负责人表示,警方还将通过路面检查等方式查处违章进入厦门本岛的非绿标车。


环保 限行将让空气质量好转

对于此次的“限行令”,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宇解释说,此举主要是为了践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生态优美行动计划,改善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切实推进厦门黄标车淘汰进程。

来自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厦门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103万辆,其中汽车突破66万辆。

据厦门市环保部门统计,2013年全市氮氧化物总排放量为32970吨,机动车排放量为20900吨,占63.4%,而仅占汽车保有量约10%的黄标车(约6万辆)排放量却占比超过机动车总排放量的50%,为厦门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张宇介绍说,厦门于2012年4月起对仙岳路和成功大道实施高峰期限行。市环保部门对限行路段限行前后的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结果表明,“空气中一氧化氮的浓度下降明显,效果十分显著。”

特别提醒

请将“绿标”贴在车上

“没有贴绿标的车子,车主们得赶紧自觉将车标贴在明显的位置了。”市交警支队民警提醒说,现在不少车辆虽然取得了绿色环保标志,但并没有将标志贴在车上,会给行车带来不便。

据介绍,今后警方进行路面检查时,若发现车辆没有绿色环保标志,会进行查处。在查处过程中,警方需要利用时间,将被拦下车辆的车牌号输入数据库,跟市环保部门的环保标志数据库进行核实比对,若是非绿标车将依法进行处罚,而是绿标车则不进行处罚。

“进行数据核实比对需要一定时间。”警方提醒说,车主主动张贴绿标可以给为自己节省不少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警方还提醒说,不管是本地车还是外地车,只要是非绿标车违禁进入厦门岛,都将面临处罚。对于本省非厦门车辆,其处罚信息将上传至省交警部门的执法信息数据系统中,外省车辆的违禁信息将通过公安网络发给车辆所属省份的交警部门。“我们将在进入厦门本岛的主要入口、高速公路等设置交警警示标识。”警方提醒所有要进入厦门岛的车辆,都要按照交警警示标识行驶,不要违章。

市环保局副局长张宇还透露,为配合本次限行工作,厦门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厦门黄标车的淘汰进程。

据介绍,厦门正准备出台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助政策,首先对2005年底之前在厦门注册登记的非公务类黄标车提前报废实施财政补贴,鼓励车主提前报废更新。

 

绿标应贴在车窗醒目位置。

非绿标车限行步骤

第一阶段

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每日7:00—9:00、17:00—20:00,禁止限行车辆在思明区、湖里区道路上行驶。

第二阶段

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每日7:00—20:00,禁止限行车辆在思明区、湖里区道路上行驶。

第三阶段

2016年1月1日起,禁止限行车辆在思明区、湖里区道路上行驶。

厦门晚报讯(记者 谢雨真)下月起,未取得绿色环保标识的汽车类机动车,在特定时间段内将不得在厦门岛内行驶。今天上午,市环保局、市交警队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这一消息。今后,厦门将分三个阶段限制未取得绿色环保标识的汽车类机动车通行,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该类车在岛内行驶。

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下月起一整个月的时间,将给予车主一定适应期,以宣传教育为主,必要时将罚款。7月开始,限行车辆若违规,将被处以200元罚款。针对限行,交警部门将通过监控拍摄、路面巡查等方式查处违规车辆,届时,车辆信息将与环保部门核对后进行相应处罚。交警部门提醒,车主一定记得要把环保标识贴在车窗醒目的位置。

相关负责人透露,厦门也将把限行通告发到省内其他各地市,也就是说,本省外地车辆今后进入厦门岛,未取得绿标的在限行区域行驶同样会被罚款,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地车辆进入监控。这样做的好处是,保障节假日期间厦门岛免受外地车辆的排放污染。

相关新闻

环保检测周期或延至6年

环保部门介绍,首次申领环保标志,本市汽车只需凭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申领环保标志(代办的需同时提供代办人身份证件)就可办理申领手续。之后,车辆环保检测的周期和公安安全检测周期同步,如:6年以内的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有效期2年;超过6年的,有效期1年;超过15年的,有效期6个月。

为了与新的机动车年检办法同步,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向上面反映,在得到批复后,以后申领环保标志的周期应该会和公安部门车辆年检的周期保持一致,即6年内免检。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3万辆。厦门早在2012年4月起对仙岳路和成功大道实施高峰期限行,即非绿标车在特定时间段不得进入。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处罚违规的车辆21913辆,且违规车辆每月处罚数都在下降。根据市环保部门对限行路段前后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看,限行期间道路氮氧化合物的平均浓度不到限行前的80%,效果显著。 

 

东南网4月3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文 陆军航/图)今年6月起,岛内将开始限行“黄标车”(贴有黄色标志的高污染排放车辆)。市人大执法检查组进而要求,政府应加快淘汰“黄标车”的步伐。

在昨日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执法检查报告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议题。

尾气排放已成为厦门空气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不久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执法检查报告昨日正式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指出,虽然厦门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上做了许多工作,但依然未能有效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比如,厦门约有6.2万辆超标排放的“黄标车”,占全市汽车总数约10%,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却占全市机动车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

导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从今年6月1日开始,黄标车限行范围拟扩大至厦门本岛,将分三个阶段推进:首先在高峰期限行,再过渡到主要时段限行,计划于2016年实现全时段限行。另外,《厦门市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方案》有望于今年6月前出台。

市人大执法检查组提出,厦门黄标车淘汰进度还是比较缓慢,应把尾气排放达标作为行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对黄标车一律不予发放营运证。对黄标车要通过扩大限行区域等措施限制其使用,实施分阶段淘汰。

市环保局回应称,将在2015年之前淘汰2005年之前注册登记的黄标车,约2.9万辆,到2017年基本全部淘汰。另外,将在5个进岛通道加装黑烟检测装置,严防外地黄标车进入本岛。

厦门晚报讯(记者 彭菲)2016年拟全时段限行;将出台提前报废补贴方案

黄标车虽然不到我市机动车数量的10%,其排气污染却超过了机动车排放总量的一半!《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已实施近两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呼吁加快淘汰黄标车。

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1

分阶段限行+补贴  “双管齐下”淘汰黄标车

依据职能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市黄标车约6.2万辆,自2012年4月1日起在成功大道、仙岳路对黄标车实施高峰期限行措施,至2013年9月底,共处罚环保标志限行违章车辆近2.2万辆,罚金合计438.26万元。

从今年6月1日开始,黄标车限行范围拟扩大至厦门本岛,分三个阶段推进:首先在高峰期限行,再过渡到主要时段限行,计划于2016年实现全时段限行。另外,《厦门市鼓励黄标车提前报废补贴方案》有望于今年6月前出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黄诗福说,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执法检查组建议,要严把机动车准入审核关,将尾气排放达标作为行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对黄标车一律不予发放运营证,加快黄标车淘汰更新的步伐。

市环保局说,2015年之前淘汰2005年之前注册登记的黄标车,约2.9万辆,到2017年基本全部淘汰。另外,将在5个进岛通道加装黑烟检测装置,严防外地黄标车进入本岛。

2

燃油监管不到位 建议定期公布检查结果

车用燃料品质对机动车排气状况影响很大,《条例》规定“市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车用燃料品质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公布监督检查结果。”但执法检查中发现,该条款没有得到落实,车用燃料品质仍是监管的真空地带。去年,市工商局共受理了5起车用燃油举报投诉,消费者集中反映加油后出现熄火、排气管出现问题、车辆无法启动行驶的问题。

执法检查组建议,要按照《条例》的要求,定期公布监督检查结果,确保我市车用燃料的供应质量,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同时,推广低能耗、低污染的新能源汽车。

为了完善机动车污染监管手段,多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将在今年陆续启动,如尾气污染监控平台、厦门北站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管系统、机动车信息电子档案系统等,这些项目还列入了《厦门市清洁空气计划(2014-2017)》。其中,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管系统预计今年9月前可投入试运行。

名词解释

黄标车

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

海西晨报讯(记者 钱玲玲)“厦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2017)目前已正式实施。“行动计划”显示,今年以内,厦门岛将推行禁止无标、黄标车行驶。

据悉,厦门是福建省首个,也是国内继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之后,对清洁空气订立“行动计划”的城市。“采用提高使用成本、扩大限行、收取差别价停车费等办法,控制机动车数量和排污过快增长”被明确写入“行动计划”。

从明年元旦开始,厦门将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到2017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不仅如此,到明年底,厦门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车将全部选用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行动计划”还明确,2015年底前淘汰2005年底之前注册登记的黄标车(约2.9万辆),2017年底前淘汰全部黄标车(约6.2万辆)。

 

淘汰全部黄标车

【目标】

2015年

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22.6%

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3%

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4%

2017年

空气质量优良率

超96%

减轻酸雨污染

【行动】

2014年

厦门岛推行禁止无标、黄标车行驶

2015年

全面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柴油

淘汰2.9万辆黄标车

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车选用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2017年

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到岛外工业集中区或依法关停

全面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

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元晖)清明时节淅淅沥沥的春雨,让厦门的空气清新如洗。在经历此前连续的雾霾天气之后,昨天,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监测报告出现了久违的一片“绿油油”——优。不过,从现在开始,洁净厦门的空气,不需要“老天爷”说了算,厦门市已汇集各方合力,对大气污染打出“组合拳”。

“厦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4-201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几易其稿,目前已正式开始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厦门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内继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之后,对清洁空气订立“行动计划”的城市。

目标

2017年空气优良率超96%

飘散着油墨清香的“行动计划”,有几个数字格外令人振奋——经过努力,到2015年,厦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2010年下降22.6%,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良)的天数达到94%以上。

相关数据,到2017年还将再度被刷新——届时,厦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要达到96%以上,而当前困扰厦门市的酸雨污染也将得以减轻。


行动1

重污染企业彻底退出岛内

“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厦门“生态红线”的划定变得愈加紧迫。厦门市将规范各类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城、新区设立和布局,禁止随意调整和修改城市规划,形成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一个例子是,现在开始,在厦建设高楼必须戴上环保“紧箍咒”了。

重污染企业彻底退出岛内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2017年,它们必须全部搬迁到岛外工业集中区或依法关停。

行动2

控制机动车排污过快增长

对当前厦门雾霾天气,一些环保专家把三成以上的成因指向机动车尾气。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提高使用成本、扩大限行、收取差别价停车费等办法,控制机动车数量和排污过快增长”已被明确写入了“行动计划”。

此外,从明年元旦开始,厦门市将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而到2017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五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不仅如此,到明年底,厦门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车将全部选用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淘汰黄标车也有了确切的日程表——2015年底之前淘汰2005年底之前注册登记的黄标车(约2.9万辆),2017年底之前淘汰全部黄标车(约6.2万辆)。

“行动计划”还显示,今年以内,厦门岛将推行禁止无标、黄标车行驶。

行动3

建设雾霾天气预警系统

不仅天气可以预报,不远的将来,厦门的雾霾也可以预报。厦门市先进的雾霾综合观测系统的建设已被摆上日程,随之建立的还有雾霾天气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

据称,系统建成后,市民除了可以在家里用手机或电脑实时查询全市各区的空气质量外,还可通过空气质量预报来了解在某一时段是否适合出门。

厦门日报讯(记者陈镌娟)昨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组开展专题视察。记者获悉,为强化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执行效果,厦门环保标志限行范围拟扩大,淘汰黄标车的进度正在提速。

建议1

政府机关单位带头拒绝黄标车

据悉,截至今年2月底,厦门累计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1026727枚(含标志换发),其中绿标950428枚。对黄标车的限行始于2012年4月,主要在成功大道、仙岳路的高峰时段采取限行措施,通过这一举措,减少了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总量排放,加快了对黄标车的淘汰。

视察中,有人大代表提出,淘汰黄标车,政府机关单位要带头。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厦门对黄标车提前报废的补助方案正在积极制定之中,或于6月前出台。

建议2

限制外地车过境厦门中心城区

人大代表指出,目前,成功大道、仙岳路基本成为外地牌照车辆过境本岛通道,尾气排放情况堪忧。政府应研究对策,对外地车辆过境厦门中心城区进行适当限行。对外地车转入厦门的,更要严格把关,拦住污染车。

建议3

车用燃料品质要加强检查

今年1月1日起,我省已全面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汽油。然而,视察中人大代表发现,一些车用油品的质量存在问题。人大代表指出,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对车用燃料品质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据悉,为落实省、市关于配套车用燃油计划的要求,厦门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选用与在用车辆相配套的燃油和清洁能源,将把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作为核发《道路运输证》的审核条件,对黄标车一律不予发放营运证。

建议4

提前全面采用工况法测尾气

2015年1月1日起,全省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将全面采用简易工况法。市人大代表呼吁,若条件成熟,厦门应先行一步推广。

目前,厦门正加快工作进度,市机动车排气检测中心岛外新址3000平方米办公楼、24条检测线已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并开始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可完成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