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翁敦(左)和它的伴侣米翁娜在玩耍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文/图)10月10日,福州市动物园大象馆,亚洲象米翁敦正在饲养员的引导下,接受修蹄训练。 只见饲养员拿着训练竿,教导大象入位、抬腿、固定,好在将来修蹄时大象能听从指挥,降低风险。 作为动物园里最年长的动物,从1976年入住至今,米翁敦的家园故事漫长曲折,但充满温情。它见证了福州动物园四十多年的发展变迁。饲养条件和饲养理念的变化,让米翁敦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幸福,在它身上,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生态美故事,正在上演。 漂洋过海,亚洲象落户福州 1952年,福州动物园前身——西湖开化寺“动物角”开办。当时仅有金钱豹、野猪、豪猪和几只猴子。 1956年,“动物角”迁至大梦山麓并扩建为动物园,福州动物园作为西湖公园管理处的一个班组正式成立。到1966年4月止,饲养狮、虎、豹、孔雀、天鹅等动物达到60多种800多只。1972年,福州动物园动物种群迅速扩大,先后引进了大熊猫、小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黑猩猩、华南虎等珍稀野生动物。 大象米翁敦与孩子们互动 亚洲象米翁敦就是这个时期被引入的,它的引入故事颇为曲折。 原来,幼年米翁敦出生在缅甸,历经坎坷后被云南省有关部门引进。当时,亚洲象在国内算稀缺动物,听闻象源信息后,包括云南省昆明市动物园在内的全国7个动物园均想得到它,一时竞争激烈。时任福州市领导认为,福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方面条件,更需要也更适合米翁敦的入驻,故他不遗余力地组织精干人员积极参与洽谈相关引进事宜。 孙得俭,是一位德高望众的革命军人。米翁敦能够入住福州,与他当年四处奔波呼吁密切相关。孙得俭告诉记者:“当时福州市政府派专员前往云南谈判,但无果而返,在省领导关心下,经多方联系协调,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1976年,历经艰难,米翁敦被接入福州市动物园,住进舒适的新家,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怕它孤单,动物园在1983年又引进了一头名叫米翁娜的母象。 2006年11月,福州动物园在创立50年后启动搬迁工作。2008年9月,米翁敦成为福州动物新园第一批入住的动物。有沙滩、水池、沐浴设备,还有遮阳的草棚,新园,让米翁敦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大象是市民喜爱的动物,图为印有米翁敦“夫妻”形象的杯子 人性饲养,米翁敦开启新生活 陈健华,是已经照顾米翁敦整整40年的饲养员。1979年,他承担起驶驯化米翁敦的重任。如今他虽已退休,但仍回到动物园工作,带领新的饲养员一起照顾大象们。 “每天早上一上班,我会先观察大象们的状态是否正常,然后开始做卫生,清理粪便、杂草,做完这些再开始喂食。” 陈健华说,“一天要喂4到5次,食物大多是地瓜、玉米、水果、窝窝头等,两只大象一天要吃200多公斤粮食。” 大象虽是食草动物,且看起来温顺,但对人来说却是十分危险的动物。陈健华说:“他的鼻子如果甩到你身上,你轻则骨折,重则有生命危险,必须十分小心。” 喂食、洗澡、搓背、行为训练,陈师傅对米翁敦悉心照料,换来了与它的深切友谊。40年过去了,陈健华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的徒弟曾圳接过了接力棒。 “新一代的饲养员,更有知识和文化,他们对待动物的方式不一样,更关注动物的身心健康。”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副主任唐耀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曾圳在照顾大象饮食起居的同时,还运用自己的知识想方法为大象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比如修水池,做新的“玩具”,做行为训练。 曾圳告诉记者:“现在条件好了,能够提供给大象的照顾就更多,比如修蹄。米翁敦年纪渐渐大了,脚需要更好的护理,动物园专门送我去培训,学习修蹄的技能,就是为了填补这块的技术不足,将来能够自己动手。” 如今,福州市动物园展出动物150余种、近1500只,其中有国家I级、II级保护野生动物金丝猴、华南虎、亚洲象、麋鹿、丹顶鹤、蟒蛇、扬子鳄等65种,国外引进品种有黑猩猩、非洲狮、长颈鹿、河马、袋鼠等20余种。它们共同生活在占地面积55公顷的美丽园区内。动物园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接壤,有树木300余种、10万多株,地形岗峦起伏,溪泉迀回淙淙,四周群山叠翠、植被丰富,绿化率达85%,是四季繁花似锦的公园。 “福州动物园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做好科普教育、向市民传播生态文明是动物园的重要工作。”唐耀表示,饲养环境、技术和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我们对待动物的理念在变化。过段时间,我们准备直播为大象修蹄的场景,让更多的人体验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生态环境优美的福州市动物园 生态环境优美的福州市动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