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企业代表深度探讨网联自动驾驶 助力智能汽车产业跑出“加速度”

来源:东南网 | 作者:张立庆 | 时间:2023-12-26

东南网12月26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12月23日上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福州分论坛在福州软件园举办“融合之舞,智驭未来:网联自动驾驶多模态数据融合大有可为”技术论坛。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福州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百度智能云、福州软件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广州)有限公司、福建省亿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思知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以及来自CCF YOCSEF总部、南京、苏州、武汉、重庆、厦门和福州软件园管委会等嘉宾共四十余人汇聚一堂,就网联自动驾驶多模态数据赋能网联自动驾驶的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和思辨。CCF YOCSEF福州AC委员吴伶和陈哲毅担任执行主席,副主席尤玮婧、AC委员曹新容担任此次论坛在线主席。

微信图片_20231226124343.jpg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至 2035 年我国率先建成智能汽车强国的愿景,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具有自动、智能、协同等特性,是智能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网联自动驾驶实现多车视角、多传感设备、多模态感知数据融合下的协同任务,亟需探讨如何有效地融合多模态数据。一方面,如何打造多模态赋能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系统?另一方面,如何探索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轻量级、高效低时延实时计算模型?如何构建多模态数据驱动的可信网联自动驾驶护盾?

针对论坛主题,挪威奥斯陆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和百度智能云4位网联自动驾驶、多模态数据融合方面的专家作引导发言。

欧洲科学院、挪威皇家科学院、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张彦教授强调数字孪生是不同于模拟仿真的双向闭环,介绍了数字孪生赋能车联网的六大优势与四大挑战,强调了数字孪生是多维信息的融合与预测,每一种特征带来的数据是异构的。

福建理工大学邹复民教授作题为《福建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调研及其发展的一些思考》的发言。他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基于对多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的走访经历,分析了福州市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经济建设转型的重要性、汽车工业是实现我国高新技术突破弯道超车的关键技术。

武汉工程大学周华兵教授作题为《自动驾驶任务中的多模态感知》的引导发言。他从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出发,结合了武汉工程大学自动驾驶实验室的实际工作,引出了在智能汽车实验过程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难点与解决方法。他重点介绍了其在底层视觉感知、BEV视觉感知、场景文字感知方向的研究,强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需要更多高效化、全局化,且可适应复杂多模态场景感知的车联网系统支持。

百度智能云工程师林志华作题为《大模型在智能交通的应用实践》的发言。百度智能云ACE智能交通实现了“车、路、云、图”全栈技术闭环。结合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跨模态大模型,升级的新一代交通大模型系统具备推理、决策、任务分解等各种能力。实现AI原生重构,使智能交通,具备泛化的理解能力和可行的生成能力。赋能交通信控优化、资源调度、出行诱导、业务办理等应用场景,实现端到端的优化。

在思辨环节,与会嘉宾从“如何打造多模态赋能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系统?”“如何探索多模态数据融合的轻量级、高效低时延实时计算模型?”“如何构建多模态数据驱动的可信网联自动驾驶护盾?”这三个议题展开思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图片1.jpg

与会嘉宾思辨 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对福州市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加速福州新区数字车城示范项目建设:利用福州新区的便捷公交系统,缩短与福州主城区的连接时间,并推动无人驾驶公交车为市民提供更高效的接驳与通勤服务;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实训基地:鉴于智能汽车产业急需具备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信息通信、电子科学、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当前高等教育单一专业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培养符合产业实际应用的复合型人才是关键。

本次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福州分论坛承办,福建省开源数字技术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