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举办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来源:东南网 | 作者:陈楠 | 时间:2025-10-31

现场带来精彩的表演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文/图)今日,福籽同心爱中华——福建省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福州精彩举行。省、市各有关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民族乡村代表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模范个人等两岸各族同胞5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欣赏这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

文艺会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汇聚全省舞蹈、音乐、曲艺、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作品,通过“山”“海”“情”三大篇章,串联起海峡两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场景,在“十五五”开局之际,传递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时代强音。

在欢快明跃的畲族舞蹈《笠影·丽影》里,第一篇章“山”拉开帷幕。只见斗笠轻摇,一群畲族女子踏着湿润的田埂,翩然迎向明媚的春景,舞步变幻间,尽显畲族女儿的勤劳与秀美。畲族婚俗节目《凤凰到此》,将山的馈赠化作凤凰的传说,在清脆凤鸣间,展现畲族独特的婚庆礼仪与“凤凰到此”的吉祥寓意。

文化同源、山峦相连的另一头,台湾高山族同胞的山歌依旧嘹亮。来自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带来的高山族舞蹈《峰峦如聚涧水长》,以雄健的舞步和挽手合围的团结,传递出两岸少数民族的强烈的生命张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东南有海浩无穷,第二篇章“海”,立足福建,这一世界海洋史版图中的醒目东方坐标,彰显海纳百川、携手同行的时代主题。

篇章伊始,扑面而来是泉州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带来的古筝重奏《扬帆竞游海丝路》,仿佛带着我们翻回历史的光辉一页,在港口与陆地不断往返的繁忙脚步声、市井街巷的吆喝声中,感受民族融合、交流互鉴的繁华图景。

1996年,一个载入史册的决策——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机制正式启动。自此,山海相依,闽宁两省区人民的心,紧紧相连。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带来的舞蹈《藤蔓生・闽宁梦》,讲述的就是这段动人的“山海情”。相缠的藤蔓,相结的情缘,在跨山越海相牵中奋力兑现“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诺言。

阳光学院演绎的舞蹈《连家盼岸》,则将视角转向闽东沿海,再现连家船民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上岸安居,开启崭新生活的温暖变迁,谱写了各民族在福建这片热土上“福籽同心”、共同奋斗的携手共进曲。

第三篇章“情”,让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书两岸携手共圆中国梦的锦绣华章。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以南音奏唱的《暗想·梅花》,曾亮相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阿诗会”,传达对民族未来、世界和平、友谊互信的思考。今日,这悠扬乡音,再次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文化根脉。

洋溢着闽南风情的舞蹈《一围簪花一湾峡》上演,借助“簪花围”这个承载渔家人情感和记忆的文化符号,述说蟳埔渔家女子与台湾高山族男子相遇、相知、相许的海峡情缘,传递出海峡两岸各族同胞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与盼望团圆的美好愿景。

同样的美好盼望也在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带来的歌仔戏《燕归巢·高山情》里,它以现代叙述,生动讲述了台湾高山族青年与大陆同胞在福建乡村创业、追梦、筑梦、融合的励志故事,为两岸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生机。

每位中华儿女都有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情感在主题歌曲《中华儿女情》的唱响中充分表现出来。这首歌曲由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精心指导,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与台湾少数民族乡镇市长总会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联合创作,近日在“闽台一家 中华一体”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活动上首发,凝聚着最深沉的血脉亲情与时代共识。“龙的传人是天命,我们都是一家人,骄傲的中国人”引发了场内外听众的强烈共鸣。

恢宏旋律中,全体演员共同唱响“我们都是中国人”的时代强音,以音符为桥,让听众感知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和携手共促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