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汇鹭岛 筑梦龙江——“2025博士后八闽行”走进厦门、漳州

来源:东南网 | 作者: | 时间:2025-11-01

2025年厦门市博士后人才交流对接会上,一名博士后在厦门大学的摊位前咨询。林泽贵 摄

10月30日,“2025博士后八闽行”活动走进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代表驻足了解企业成长历程、主导产品及其在各种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应用。赵思婷 摄

东南网11月1日讯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杜正蓝 林泽贵)“在外求学多年,十分期待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王艺静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生物学的一名在读博士,正回国探亲的她了解到“2025博士后八闽行”活动来到家乡漳州,且所到企业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她马上报了名。

“欢迎大家未来能‘出站’就‘进站’!”10月30日,位于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片仔癀博士后工作站向前来探访的各位博士、博士后抛去“橄榄枝”。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片仔癀拓展肝癌新应用研究》项目在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赛道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吸引一拨优秀人才前来一探究竟。

博创赛余热未散,“2025博士后八闽行”活动接续发力。10月29日至30日,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博士后携前沿技术与创新思路走进厦门、漳州,在这两座兼具产业活力与优质人才政策的城市寻找合作契机,为“双碳”推进、生物医药升级等领域注入“智力因子”。

人才找项目,企业寻智囊。在漳州的对接会上,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陈桂琴分享了企业在新能源板块光伏支架领域的发展路径。这家企业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产品端,成为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安泰分享的关于光伏和AI领域的内容我都非常感兴趣,我的专业能帮助企业进行AI研发。同时,我的祖国伊拉克对光伏产业的需求很大,我可以对接政府和市场,助力安泰开展跨国深度合作。”伊拉克籍博士后穆斯塔发来自厦门大学信息学院,现场交流后他与安泰初步“牵手”成功,将携手寻求突破产业技术瓶颈,走向海外市场。

在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侨大学也门籍数学专业博士后阿梅尔兴致勃勃。“从航空航天、高铁动车、风电核电到人形机器人,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少不了‘关节轴承’的加持。”在阿梅尔看来,关节轴承的设计、性能分析及寿命预测均依赖数学工具,涵盖几何建模、润滑理论、寿命计算、接触力学及刚度分析等多个核心环节。他期待自己未来也能像“关节轴承”一样,把知识运用到产业链中。

推动科技转型升级,以人才链带动“四链”深度融合——鹭岛与龙江,都在精准发力。10月29日,“厦门市博士后校企合作联盟”正式启动,通过联合培养博士后、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构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效益共享”机制;漳州市则深入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把博士后工作作为引育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队伍的重要抓手,助力企业强化科研队伍建设。

“厦门人才政策有‘温度’更有‘力度’,从安家落户到科研转化的支持路径清晰明确。”政策宣讲环节后,广西大学博士后班彩霞的感慨引发共鸣。她率团队攻克高空焊接“卡脖子”难题——大跨径拱桥高空智能焊接关键技术,并亮相本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她希望借此契机对接厦门3D打印、医疗领域企业,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医工结合成果落地。

企业也求贤若渴。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厦门融大合众科技股份集团依托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引人工智能方向的博士,不仅开出行业内优渥待遇,更以上市平台、筹备中的人工智能恒器板块及CNAS认证实验室为支撑,为人才提供全周期研发与成长保障。企业项目申报主管孟凡飞说,期待博士进站后扎根企业,共同突破技术瓶颈。

活动中,武汉大学博士后戴劭勍的“技术归乡”也格外亮眼。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翔安人,戴劭勍借此考察家乡生物医药产业,发现高浓度废水处理高能耗核算、防护服废弃物资源化回收等碳行业管理痛点,与他所在团队“城市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此前,通过博创赛搭建的平台,戴劭勍团队研发的“企业全周期碳排放核算数字化平台”获得了晋江企业的合作意向。在厦门走访中,他参考扬子江药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坚信平台能填补当地医药行业碳管理空白。厦门一家深耕“城市生命线”管理的企业抛来合作意向,双方有望共同探索数据基座。

对此,戴劭勍认为,厦门具有“企业需求明确、政策支持到位”的优势。他期待,未来技术成熟后能返乡搭建产学研桥梁。

人才引领,带来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跃升。自1985年起,厦门已建成121个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居全省首位,累计培养博士后超3200人;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厦门选手斩获多枚奖牌。漳州市已连续3年承办全国性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有效加快推进中医药领域产业链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引育,形成国内知名博士后学术交流品牌。

从人才对接的精准牵线,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探索,“2025博士后八闽行”活动正勾勒出福建“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强产业”的清晰图景。记者了解到,厦漳两城将持续推进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和发展,在政策指导、需求对接、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强化科研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