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君 | 国际“老友”首访福建,续写友城情缘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屏山君工作室 | 作者: | 时间:2025-11-14

“老友”来了!11月10日至14日,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谢西蒙率团对福建进行访问。

今年是福建省与东高地省缔结友好省关系25周年,也是谢西蒙上任后首次到访中国和福建。

从南太平洋岛国到中国东南沿海,跨越万里,如约而至,代表团在五天时间里前往福州、厦门、泉州、宁德等地,走访了福建农林大学、中国武夷有限责任公司等在东高地省开展项目合作的单位,实地参观省内减贫发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及企业。

密集丰富的行程,为的是加深两省间的友谊联结,探寻共赢发展的更多可能。

跟随代表团脚步,屏山君感受到两省人民之间历久弥新的友情。

“菌草之父”林占熺向谢西蒙介绍菌草援外情况。图源:东南网

“终于来到菌草的源头,我很激动!”12日下午,谢西蒙率团专程前往福建农林大学。在菌草中心,他参观了菌草林、菌草科学实验楼、菌草菇生产车间、饲料加工设备,并在8.86米的巨菌草前合影。

东高地省流传着一段佳话:来自中国的“天堂鸟”带来了助力巴新减贫发展的“幸福草”。

这里所说的“天堂鸟”和“幸福草”,是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团队和他们研究推广的菌草、旱稻种植技术。而亲自开创这段“菌草佳话”的人,正是习近平同志。

1997年,受东高地省邀请,福建派出以林占熺为组长的菌草技术专家组赴东高地省鲁法区进行菌草技术重演示范。首次走出国门,团队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技术在当地落地生效。

这项工作获得了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重视。在他推动下,2000年5月,东高地省代表团访问福建期间,双方共同签署了两省结好协议书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福建承诺,在菌草生产以及旱稻生产方面给予东高地省力所能及的技术援助。

2019年12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专家向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当地居民介绍菌草。图源:南南合作网

一句承诺,延续至今。25年间,福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菌草事业提出的“立足政治、立足全局、立足长远”重要要求,先后实施了四期菌草和旱稻技术项目。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派出专家167人次,为当地培训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骨干300多人、农户3000多户,种植面积超过200公顷。

作为菌草事业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支持菌草技术国际合作。2018年11月,他在对巴新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回顾起这桩往事,盛赞这一项目持续运作,发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

从东高地到农大校园,高大的菌草见证着两省友谊与合作常青。25年来,在友城框架下,两省在农业、经贸、教育、医疗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从2017年在东高地省修建第一个公路项目,到如今,中国武夷在当地在建及完成10多个项目,修建公路里程超过210公里,项目合同金额超15亿元,完成员工培训超2万人次,当地员工稳定在1500人左右。“中国武夷巴新分公司副总经理施智捷告诉记者。

此外,两省建立了系统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依托“福建省省长奖学金“项目,多批东高地省青年赴福建高校攻读菌草学、微生物学、土木工程及商科等学位;多批东高地省学员、技术代表和政府官员应邀来闽参加技术培训班、研讨会等。

光阴流转,山海依旧,情谊愈浓。如今,这份沉甸甸的友情,添上了一条更为坚实的乡情纽带。

这次访问,谢西蒙收到了来自福建省的一份“特殊”的礼物:谢氏族谱。

原来,身为马来西亚华裔的谢西蒙,祖籍正是福建宁德。这次访友之行,亦是寻根之旅。

▲点击查看视频报道

“六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回家。”11月13日下午,首次踏上家乡土地的谢西蒙难掩激动。

一路行、一路思考,谢西蒙对未来两省深化合作有了更清晰的蓝图。

东高地省是巴新阿拉比卡咖啡的重要产区之一,咖啡产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其出产的咖啡豆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广受认可。在厦门参观瑞幸咖啡时,谢西蒙看到了中国咖啡产业的巨大潜力。咖啡,这一醇香的产业,正成为连接两省经济合作的新可能。

屏南与东高地相似的凉爽气候,让谢西蒙捕捉到农业合作的新空间。他期盼有更多中国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前往东高地投资兴业,为当地养殖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从现代化的城市到宁静的乡村,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让谢西蒙感慨:“过去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的发展,这次是亲眼所见,中国太棒了!”

发展机遇,世界共享。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合作共赢。

展望未来,屏山君真切感受到,谋发展、促合作的激情与期盼,是两省深化友好往来的又一坚韧纽带。

双方共同期待,以结好25周年为新起点,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发挥两省比较优势,持续拓展基础设施、农林渔业、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赓续传统友谊,造福两地人民,助力中巴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