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隐蔽战线英雄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当国家的宏大叙事 与个人的细微情感在档案中交汇 一个真实的吴石 正向我们走来 11月18日起,《档案里的隐蔽荣光——吴石的家国情怀》特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塔巷16号兰台晓苑举办,首次公开了12份福建馆藏吴石珍贵档案,包括福建省档案馆馆藏11份、福州市档案馆馆藏1份,这些都是馆藏新挖掘的重要史料。 福建省档案馆策展负责人说 通过档案凭证,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鲜活的吴石将军。 如果你曾为《沉默的荣耀》 热泪盈眶 那么 请别错过这场 关于原型的特展
展览持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至2026年1月(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22:00,周一闭馆。10人以上团队拨打电话18599530508提前预约,免费讲解)。 展览以“戎马初鸣 情系桑梓”“丹心举荐 尺素含温”“赤胆忠魂 冷月无声”三个篇章为脉络,依托这些首次挖掘整理的馆藏档案资料,拾起吴石与福建相关的历史碎片,还原其投身革命、心系乡邦的人生轨迹。 泛黄的纸页间,既有举荐人才的远见担当,也有舐犊情深的生活细节,这些档案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感受隐蔽战线英雄那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下面让我们带你 读懂一个有血有肉的吴石 他是心怀桑梓的赤子 他是将军 更是福州的儿子 档案里 藏着他从未褪色的乡情
1942年,远在柳州的他,因家乡疫情心急如焚,亲笔举荐兽医人才。
1946年,身为同乡会会长,他为闽人子弟的教育奔走呼号。闽人子弟可以在桂林的黄花岗纪念学校免费入学,享受“义务教育”。 1949年,时局动荡,他仍不忘致信力荐学者,守护故土文脉。 他是举荐英才的伯乐 他举荐蔡庆璋、陈碧笙、 李士芳、魏应麒…… 一字一句,皆是家国担当
不为私交,只为乡梓需要 不为名利,但求一片丹心 他是关心下一代的“校董” 12份馆藏中 有一份档案显示 吴石曾是仓山区观澜小学前身 “私立观澜小学”的校董
当时,私立学校的创办与运营高度依赖地方乡贤、名流的支持,校董多由有声望且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吴石兼具“儒将”学识与社会影响力且关心家乡教育,与后来成为民国海军司令的陈绍宽等乡贤共同出任私立观澜小学校董。 今天,在吴石的母校——他曾就读的开智小学(现福州第十四中学)和格致书院(现福州格致中学),他的精神依然在传承。 他是心系学业的父亲 “家长吴石” 四个字里是温柔的牵挂 1949年,他亲笔为女儿写下转学申请,理由朴素而动人:“上学路途遥远,往返不便”。
乱世之中,英雄也是凡人。他用最寻常的方式,守护着孩子的求学路。 他是战士又是书生 吴石(1894-1950),原名萃文,字虞薰,号湛然,出生于福州仓山螺洲镇吴厝村。1912年,吴石成为福建北伐学生军中的一员,从此投笔从戎,后来他还出国留学。
吴石在军旅生涯中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商务印书馆福州分馆珍藏有吴石旧藏“三希堂”版《书谱》一册,封面题有篆书“虞薰”二字,为吴石亲笔所书。
吴石旧藏“三希堂”版《书谱》。 11月15日,另一场展览——“信仰无声,山河同证——何遂、吴石革命情谊纪念活动暨《长江万里图》复制卷公开特展”在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开幕,现场展出了辛亥革命元老何遂亲笔绘制、吴石将军挥毫题诗的《长江万里图》。
何遂孙子何迪(左一)、吴石孙女吴红(左二)在展览现场看长卷《长江万里图》唯一复制件。 长卷创作于1941年抗战相持阶段,长达66.4米,描绘了从长江源头到黄浦江入海口的祖国大好河山,上面有吴石所题4首诗。
此次公开的12份档案中 还有福建省档案馆馆藏的 《黄埔军校第六期同学录》中 何遂的影像
赴台前,吴石将家人未来托付给最信任的人,给儿子吴韶成(吴红父亲)留下字条:“有事找何康。”何康是何遂儿子,也是吴石的上海联络人。
除了一场场展览,福州还有吴石演绎。 在三坊七巷宫巷18号沉浸式剧场,福建人民艺术剧院打造了“血性福州”革命历史题材沉浸式戏剧系列之《冷月无声——吴石传奇》。
当剧中的理想照进现实 档案里的文字 为你拼凑出 一个名字背后的完整人生 ——吴石
何遂吴石纪念广场雕像。 这就是藏在史料的温度 从举荐信到转学申请 从国家大义到生活琐碎 每一份史料 都是他生命的切片 英雄不止有铮铮铁骨 也有细腻的牵挂与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