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让隐蔽战线英烈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连日来,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内,全国首座以吴石将军及其副官聂曦、王正均为主题的《统一之愿》群雕前,前来瞻仰敬献鲜花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9月30日落成的《统一之愿》群雕前,众多市民献花缅怀3位烈士。包华/摄 青铜雕塑静静伫立 3位英烈的形象栩栩如生 这组群雕的创作者 是退役军人白江艺 近日,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 这组雕塑背后的创作历程 从构图到细节呼应统一之愿 “得知要塑造这3位福州籍隐蔽战线英烈时,我既激动又倍感责任重大。”白江艺表示,为了让雕塑更好地还原历史、传递精神,创作前期他做了大量扎实的历史功课。
白江艺介绍《统一之愿》等比例缩小模型 他不仅翻阅了海量相关历史资料 搜集3位英烈不同时期的照片 细致揣摩他们的性格特质 还主动与《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 《沉默的荣耀》史实顾问郑立多次交流讨论 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 此外,他还专程前往螺洲古镇 和福州市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 在实地探访中 感受英烈的生平轨迹与精神内核 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情感基础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 白江艺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设计 他采用三角构图 让整体稳定而有力 “吴石将军的形象,我参考了他一家在中秋合影中的模样,那种神情坚毅又沉稳的气质让我印象深刻。”白江艺介绍,因吴石将军属马,且素有“十二能人”之称,其中一项便是能骑,所以他将骑马的元素融入设计,既贴合人物特点,也满足了组雕的构图需求,将军身穿中将军装,清晰凸显其身份地位。
对于王正均,白江艺选择了一张形象精神饱满的照片作为参考,雕塑中的他右手紧握台湾地形图,时刻为提供情报做好准备,左手则拿着吴石将军的披风,紧随其后,生动展现出忠诚果敢的特质。
受访者供图 而对聂曦的形象塑造,白江艺经过与专家严谨讨论,最终放弃了大家熟知的刑场微笑照,选用了一张颜值颇高的照片为蓝本。雕塑中的聂曦右手持望远镜,侧身远眺,尽显从容洒脱。
受访者供图 “3位人物的动态表现都比较‘静’,如何在‘静’中体现‘动’的关系,是我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白江艺说,他通过细节处理实现了这一平衡:吴石将军手握缰绳,坐马回头凝望,双眼炯炯有神,尽显机警敏锐;3位人物姿态各异,却共同构成向前推进的视觉动势。 值得一提的是 他将连接3人的底座 设计为中国台湾的地形地貌 与《统一之愿》的主题形成巧妙呼应 在反复打磨中平衡历史与艺术 创作过程中 白江艺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这是我第一次塑造以隐蔽战线英烈为题材的雕塑,与传统英雄人物的夸张表现手法不同,他们需要体现出沉稳与内敛的特质。”他表示,最大的困难是平衡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英雄已逝,但我们可以通过大量史料和专家论证,捕捉他们的精神气质和人物性格,让雕塑形神兼备。”
资料图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 有两个部分 让白江艺反复斟酌、修改多次 一是前期的设计画稿 前后共绘制了二十余张手稿 从3位英烈的年龄选择、构图组合 到人物动态、着装、站位及前后关系 都经过了反复推敲 自我否定与修改完善 最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 二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 这是整组雕塑的点睛之笔
受访者供图 “如何通过神情展现他们目光坚定、从容不迫,‘身在黑暗,心向黎明’的精神状态,需要不断调整打磨。”白江艺说,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呈现的效果让他十分满意。 借雕塑与英烈展开时空对话 回顾创作历程 3位英烈的生平 深深震撼着白江艺 “最让我敬佩的,是他们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取义,直至牺牲仍不改初心的爱国精神。”这份敬佩之情,也成为他创作的核心动力。
白江艺表示 他希望通过这组雕塑 不仅展现3位英雄的形象 更要传递出那种 “身在黑暗,心向黎明”的精神境界 以及对祖国早日统一的深切期盼 “雕塑艺术的魅力在于它能无声地诉说,当观众站在雕塑前,能直接感受到英雄的气息,仿佛在与英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直观的震撼是文字难以替代的。”白江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