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感动宁夏”颁奖现场,中为第六批援宁工作队张宗芎,右为邓祥云。
B 改善民生 惠民利民
今年3月21日,盐池县生态移民新村南苑新村李占明家的养殖园区,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胡锦涛总书记。胡总书记亲切询问他家的滩羊养殖情况,并鼓励他们继续扩大规模,增收致富。
李占明一家原先住在盐池县青山乡雷记沟村,住的是60多年前挖下的窑洞,吃的是窖水,种的是山坡地,一年到头挣不上几个钱。援宁项目之一的盐池南苑生态移民新村帮他们彻底走出了“越穷越垦—越垦越荒—越荒越旱—越旱越穷”的梦魇。2009年,他们搬迁定居在南苑新村。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占明逐步盖起了37座滩羊养殖棚,养了700多只滩羊,年收入十几万元。
866户农民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大山搬到投资1.2亿元建设的占地2267亩的规模型南苑生态移民新村,不仅生活环境有了天壤之别,还能在政府的资金、技术扶持下发展种养殖业创收致富。
两年来,福建投入帮扶资金2288.7万元,参与实施整村推进、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49个项目,让苦瘠之地的群众欢天喜地地“离开穷窝窝,过上好日子”。
援宁干部还筹措资金大力帮扶实施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泾源县香水河卧龙山段综合治理工程,可保障2万多人口、1万多大家畜的饮水困难;原州区中河硝口漫水桥建设项目,盐池县闽宁协作万棵生态林“闽林苑”项目,以及农村苗木培育种植、秸秆汽化、太阳灶、沼气池等一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
“哪座房子最漂亮?就是我们的小学堂。”海原一个洁净透亮的教室里,孩子们诵读童谣的声音显得那么欢快。如今,福建援建的中小学校遍布宁南各地。
“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发展致富,是扶贫工作中一项根本性的工作。两年中,我们集中投入帮扶资金1678.85万元,援建教育建设项目达43项。”第六批援宁工作队队长张宗芎介绍。
固原市特殊教育中心扩建工程是厦门市重点援建的教育协作项目,这座宁南山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师资最强的特教中心,能够满足500名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海原、泾源两县先后实施了18项重点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教育教学条件,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组织各对口县(区)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助学活动,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000多名。盐池县组织优秀师生先进事迹报告团赴连江县各中小学巡回演讲,引起强烈反响,连江县教育界踊跃捐款100万元,成立了盐池县连江教育奖励基金。
为了扶持贫困山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当地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这两年福建先后投入援建资金1261.3万元,扶持卫生事业项目12项。固原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是闽宁协作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规模9798.11平方米,有100张床位,已成为集门诊、住院、技术培训、行政办公及功能科室于一体的宁南山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妇幼保健中心,为固原市乃至周边地区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生育、保健、医疗、急救,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创造有利条件。
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帮扶社会事业发展,是闽宁协作项目的帮扶重点。据统计,两年来共投入闽宁帮扶资金5935万元,帮扶整村推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120个项目,占帮扶资金的77%以上。但是,挂职干部们并不满足于向政府“等、靠、要”,他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广泛动员发动社会力量为宁夏扶贫解困。
邓祥云挂职的隆德县年财政收入只有1760万元,政府帮扶的资金有限,无法解决山里孩子“读书难”的问题。怎么办?邓祥云想到了一个办法——拍一部关于隆德山区教育的专题片。虽然拍得很艰难,但这部名为《路》的专题片终于面世,并在八闽大地广泛宣传播放。看着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不畏艰苦、执著求学的镜像,许多人伸出援助之手。福州市仓山区以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主,动员社会各界与隆德县906名贫困大、中、小学生结对进行点对点帮扶,这种帮扶形式远远超过了帮扶资金本身的救助意义,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福建挂职干部关心教育、救助贫困学生的爱心和义举也深深感动了宁夏社会各界,在2008年度感动宁夏集体颁奖仪式上,邓祥云作为县区唯一代表到场领奖。
从政府帮扶向社会帮扶延伸,从单一渠道向多层次合作拓展,援宁干部在宁夏与家乡之间架设起一道道畅通的“金桥”,先后争取到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厦门民生银行、宏伟、乔丹、国源、泉舜等福建社会各界、港澳企业捐资捐建学校、医院和捐赠电视机、电脑、衣被等物资,捐赠物款累计达1898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