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整合后,“厦门港务船务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的牌子已经挂上,但“漳州市港口管理局漳浦古雷港务站”的牌子还未更换。
湾内牵手
铸就海西首个亿吨大港
8月31日,厦门港引航站。几名调度员正运用“郑和一号引航系统”,实时监测船舶动态,准备安排引航员登轮。记者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该系统将整个厦门湾纳入监管,包括湾南的招银、石码、后石三个港区。
2006年之前,厦门湾南北岸同饮一江水,共用一条航道,却隶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在运政方面没有统一调度,各自引航,南北两岸的船舶曾发生多次刮擦。整合之后,厦门港对进出厦门湾的船舶实行24小时统一引航。
“一开始,厦门湾南岸并未开通夜航。”厦门港引航站站长陈伯雄告诉记者,“漳州三港尤其是招银港区前面渔船很多,晚上看不见,容易撞船。”半年后,渔船清理干净,“我们晚上引航,也带动了其他口岸部门,船舶公司晚上也能办手续,缩短了滞港时间,降低了成本。”
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厦门港引航站每年为招银港区引领的船舶为:389艘次、428艘次、484艘次、970艘次、1100艘次。递增的数字,也从侧面反映了招银港区的发展。
“港口一体化,为厦门湾南北岸搭起了合作的桥梁。”漳州招商局码头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炳举说。位于招银港区的漳州招商局码头,现已成为福建最大的散杂货公共码头及东南沿海最大的粮食、木材港口,辐射范围涵盖闽西南、赣南、粤东及内陆中西部省份。
张炳举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开通了厦门湾内集装箱驳运业务。北岸外贸线多,南岸外贸线少,以前漳州的货品要出口,得从陆路运到北岸去,费时费力,现在可以直接用船驳到对岸去。“如果没有整合,就不好协调,我要驳运你不收,这项业务就开展不起来。”
第二,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和厦门港务控股有限公司,将联合开发漳州开发区四区深水泊位,今年计划建一座20万吨级以上的大宗散货泊位,预计三年完工。“属于同一个港口,资金统筹使用,资源统筹开发,一起促进南岸的发展。”
尝到甜头的不仅仅是码头企业。
“厦门港与漳州港合并,货船进入两港区只需缴纳一次港口规费。此外,港政、航政、水路运政高度统一,而且推动了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 厦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志士认为,物流成本降低,货主的产品价格降下来,市场竞争力增强,订单自然增多,最终将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2006年厦门湾一体化改革以来,伴随着港口的持续快速发展,厦门湾南岸的漳州开发区临港工业、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凯西钢铁、豪氏威马等一大批巨型项目也纷纷进驻招银港区或增资扩产,形成了交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粮油食品加工等三大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厦门辖区深水岸线不足的劣势得到弥补,提升了“厦门港”的品牌形象。2009年,全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达1.11亿吨,成为海西首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68.04万标箱,在世界集装箱港口的排名从2005年的第24位上升至第19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