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小农水”再显“大身手”
尤溪县联合乡总投资380万元的集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在紧张施工中。 本报记者 张永定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1月20日报道(记者 吴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增长11%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小农水’的‘大作用’不能忽视,我们应当沿着去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脚步,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夯实‘三农’基础,促进农民丰产丰收。”在省“两会”上,许多来自农村的代表发出了这样的心声。
隆冬季节,漳平市永福镇封候村村民抓住冬闲有利时机,改造加固3条主干渠,建成后可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亩。“今年我们村的增长目标是14.3%,超过了省里,这种信心正是来自农田水利建设。”省人大代表、漳平市永福镇封候村村委主任陈业中告诉记者,封候村有2200多人、1700亩农田,主要种植蔬菜、花卉、水稻等农作物,前几年由于水利设施落后,农田产量、效益不高。“去年‘小水利’备受重视,我们一方面向上级争取资金,另一方面积极自筹,旧渠老坝终于得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5月1日前就能全面完成,让农民种田有保障。”陈业中说道。
“小农水”纵横山乡里、灌排两不误。自2009年以来,国家开展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我省已陆续有30个县(市、区)被列入范畴,受益人口达数百万人。“但对以农业为主的种植县来说,这样的‘毛细血管’还是太少了。”省人大代表、平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曾碧桂坦言,平和县有不少农田水利渠系工程老化、失修严重,而琯溪蜜柚恰是需水类植物,其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八成左右。由于山地水利建设无法满足蜜柚用水需要,直接影响着水果的品质和产量。“我们希望平和尽快被列入中央‘小农水’重点县,有资金、有项目来建设山地水利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益。”曾碧桂呼吁道。
“这几年,土地整理、烟区改造都配套有‘小农水’项目,但是项目投入小、工程少,如果能把这些项目进行整合,集中开发水利设施,‘小农水’建设力度会更大。”省人大代表、明溪县沙溪乡梓口坊村村委主任黄俊黉表示,目前该村正在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集中使用项目,计划投入150多万元,修建水渠和农田道路。“田间基础设施完善了,农民用水、施肥、运料更方便,收入肯定会比去年高。”
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有1.4万亩竹山,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林权改革后,发展林业的村民越来越多。在发展现代农业时,我们不仅要建设现代水利设施,更要注意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省人大代表、建瓯市迪口镇可建村村支书廖金星认为,建设“小农水”是一项惠农举措,但工程施工前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项目影响生态环境,农民才能真正因此受益,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翻阅代表的建议、议案,记者发现不少山区代表希望政府在新一年里继续关注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出台扶持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让“小农水”再显“大身手”,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同时,他们还建议,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管基金,作为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经费,确保“小农水”发挥长远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