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送高考考生的家长
民生·民声
高考!高考!
郑 璜
高考!高考!
虽然已经过去11年,我仍清楚记得高考成绩揭晓那天晚上的情形。那还是通过电话查分的年代。半夜,好友的父亲打来电话,说可以查分了,原本就没睡着的一家人立马从床上弹了起来。好容易拨通了电话,话务员的声音平淡得不带感情,父亲记录成绩的手,却在不停颤抖。显得无比漫长的各科成绩过后,才是总分,尽管与事先的预估几乎没有差别,还是听了两遍才敢确认。长舒一口气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我饿了。
这样的情形,如今想来有些好笑。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家有考生,类似的紧张必定上演。因为高考的重要性一如既往。但等孩子们真正上了大学就会发现,将高考与自己的前途画等号的想法有多幼稚。尽管他们的父母同样经历过高考。
我们还是要庆幸有了高考制度,虽然这一考试方式的合理性正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但这依然是我国现行体制下,最公平的人才上升渠道,也始终被赋予“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期待。
我们为文中这些敢于放弃传统高考的人鼓掌。但必须看到,他们放弃的只是6月7号、8号两天的统一考试,无论选择出国留学,还是提前确定就读高职院校,他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并经历了不同形式的考试,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同样,无需讳言,在日渐增多的“弃考族”中,还存在因心理压力过大、升学无望、惧怕考试的人,也不乏有人因大学学费高、就业难,“主动”弃考。对前者,加强心理疏导势在必行;对后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尽管国家为此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扶持政策,但转变公众观念并不容易。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高职学生连年来高过本科生的就业率,也不能改变长久以来认为的职业学校不如本科院校的成见,选择职业教育成了不少人的无奈之举。由此也造成了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不强,使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而要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搞好中小学基础教育,也需要高校的改革和教育制度的完善。
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只是以一次高考成绩的成败作为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仍是最多人选择的方式。在为社会出现多元选择高兴的同时,如何改变“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考试模式,也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正如学者所言,教育应该成为现代社会改变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最佳向上通道,更应为国民心态的健康打下基础,尤其是在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资源权力日益集中的今天。当然,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包括受教育方式不可能一致。我们只希望,尽管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沿途看见的风景也不尽相同,但最终,一定都通往自己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