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制度在无形中给我们资助,但它却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主持人(郑窈):中国科大的隐形资助是怎样操作的呢?标准是怎么界定的? 董雨:隐形资助是后来出现的一个词语,这个在我们学校是叫“生活援助计划”,2004年开始实施。它是我们六个预警与援助系统中的一个,这六个预警与援助系统包括学业、思想、生活、心理、安全和健康这六个方面。这个“生活援助计划”是通过统计学生吃饭的情况、日常消费饮食情况来发现一些困难学生,之后再通过一卡通的操作直接把钱打到他的卡里进行补助。 一卡通作为学生在学校消费的大头,我们在一卡通里统计消费的情况,来进行判别和认定。现在的标准就是说一个月60顿饭,消费总额在240元以下,也就是说平均一顿饭(消费)4元,我们就认定他吃得太少,应该是要获得这个补助的。 主持人:那么,在刚刚开始实行之初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呢?比如说大学的一些女生可能并不需要助学金,她可能是因为要减肥啊……如果单单从食堂吃饭来说,她的饭钱可能也是比较少的,怎么样排除这样的学生呢? 董雨:应该说各个情况都有。一方面,要减肥的同学比例还不少,还有可能就是家住合肥的,经常回家吃饭,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说两位男女同学谈恋爱一起吃饭……它可能还是有些问题。 后来呢,我们分成了两步走。第一步,这个数据拿到手之后不是直接下卡,而是请各个院系、学生部的老师、班主任,请他们再去核对这个信息。这就有效地堵住了漏洞,但是,工作量非常大。后来,我们去建立了一个(贫困生)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的比对,比对吻合就下卡。我们学校的贫困生是有一定比例的,我们又把这个比例放宽了大概15%,到百分之四十几的这个数据,我们的数据库一个月更新一次,通过(贫困生)数据库和这个(一卡通)消费的数据来进行比对之后,就可以避免刚刚说的那些不必要的情况了。 主持人:现在我们学校大概每个月有多少学生接受隐形资助呢?现在发放了多少的资助金额?隐形资助也实行了这么些年头了,他们有没有给过您一些反馈,有哪些印象特别深刻的? 董雨:一个月的话是450位同学左右,每一位一个月补贴160元,这样下来的话一个月是有7万元出头吧,一年下来80万元。 我们接到过家长的来信,也接到了同学在海外给我们发的邮件。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位同学,他是来自农村,家里兄弟姐妹三个,他是中间一个,上面的姐姐辍学,妹妹还比较小在读书,进入学校之后生活的压力还是非常大。他听说有隐形资助这个词,班主任老师也跟他说过,当时也没什么心理准备。第一次接到(补助)的时候,非常激动,自己跑到一个角落哭了很长时间。他说在学校期间总共受到了16次资助,这16次对他的帮助很大。所以他有那么一句话:学成之后,报效祖国,一个感恩的心态。我当时看到这个时,也非常激动,我觉得我们做这个事情,能够获得这样的肯定,当老师的呢一辈子图的就是这个事儿。 主持人:我们刚听了董老师的介绍,现场几位嘉宾也说说对这个隐形资助的看法。 张铃枣:我们在制定制度时,除了关注这个制度的效力,更重要的是注意制度设计里的道德因素、人文因素。我觉得他们这种制度设计确实包含着人文精神,让我们的贫困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感受到这个平等,而且平等跟尊严是在一种非常友爱的情况下感受到的。所以,我是非常欣赏科大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所有的高校反思和学习。 夏德伟:确实给了贫困生帮助,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很实在。也让贫困生不需要公之于众,不需要把自己不愿揭开的伤口去撕开。第一,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很明显地反映在你的饮食上,如果说你确实贫困你在饮食方面是会非常注意的;第二,保护了隐私,大家都知道,很多问题都涉及隐私,同样涉及大学生的自尊心。我本身就是贫困生嘛,面对很多人带有异样的眼光时,我们内心会有一丝丝的隐痛,因为那是上一辈遗留给我们的,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这种制度在无形中给了我们资助,但是它却不影响我们的生活,非常好。 程璇:我们“简单助学”面对的群体更多的是学龄前的儿童,还有一些中学的孩子。刚刚董老师说的跟我们的资助很相似,我们每次下乡接触孩子都是入户查访,到他们家里去,不到学校。一到学校的话,很多人的眼光会关注他,他心里是很难受的。我们入户查访,就像我们的一个义工说的,我们像走亲戚一样,并不是说我是一个资助人来帮助你,像看亲戚一样去看孩子,给他一些关心、温暖。 |
相关阅读:
- [ 10-15]东南网事:“拉风山路” 游客难觅公厕
- [ 10-08]东南网事:网络抱团微创业 “很多人”点燃梦想
- [ 09-24]东南网事:网友称这个假期“甜蜜的负担”不一般
- [ 09-17]东南网事: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 [ 09-13]东南网事:"筷子兄弟":世界为你的微电影感动
- [ 09-10]东南网事:网曝上牌难 各方释“症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