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侨林元余寄给福州南台三保街林细俤的侨批,印有啤酒的广告(收藏于福建省档案馆)
寻回那段“世界记忆”
自古以来,闽人就有“漂洋过海,过藩谋生”的传统。明清以后,福建有大批居民移居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侨批,便成为华侨和亲人联络感情的纽带。
“世界历史上的移民潮有好几次,寄钱回乡的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但是如侨批这样在寄钱的同时又写了饱含感情的家书,记录了侨居国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信物,则非常少有。这对研究移民潮的规律、动向以及社会结构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提起侨批的研究价值,省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林真如是说。
相比广东侨批,福建侨批大多数都来往于东南亚,而广东侨批除了有来往于东南亚地区,还有一部分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地。在构成上,我省侨批具有形成内容丰富,系统性、完整性较好等特点。从时间上来看,福建侨批产生于19世纪前半叶至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历史时期,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从空间上来看,地点除涉及福建泉州、厦门、福州等几十个市县外,更有侨民侨居所在地,包括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在内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承载着当时的原乡和客居两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真实记录。
“从2008年开始,我省就启动了侨批的‘申遗’工作,成立申报领导小组,并组织全省性的侨批档案摸底调查,侨批的搜集、研究、保护、数字化等工作也同步展开。”林真说,“2010年2月,侨批档案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今年5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至今,我省已搜集到侨批实物与电子件3万余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