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社会民生 > 正文

3D打印机引起网友高度关注:生活创造者还是危险制造者

2013-02-25 09:06:51 阮丽云 林桂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5日报道 本网记者 阮丽云 实习生 林桂桢

最近3D打印技术很火。30岁的美国人雷诺尔用自家的3D打印机打印了一支AR-15步枪的下机匣,还在户外进行了试射。虽然由于强度问题,打了6发子弹后枪就报废了,但这还是引发了网友关于3D打印机是新科技的曙光还是社会问题制造者的讨论。

撒花:科技将让生活更美好

3D打印工作原理与传统打印原理类似,主要区别在于,3D打印机使用的“墨水”是实实在在的原材料。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激光扫描、材料熔融等技术,使特定金属粉或可塑性高的材料熔化,并按电子模型图的指示一层层叠加“铸造”起来,最终把电子模型图变成实物。

我国首家3D打印店落户西安,淘宝上一些价格在万元以内的3D打印机开始热卖,不少涉及3D打印领域的企业股价连创新高,而且我省也已有企业涉足该领域,网络上更有不少网友对这种先进的制造力抱以极大的好评和期待。网友“阿阿阿凡____答”说,3D打印机是最先进的高新技术,预示着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据了解,2012年11月13日,美国加州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用3D打印机制造出血管及心肺部碎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打印出完整的人体器官,这样,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来源短缺和排斥反应都将迎刃而解。美国康奈尔大学表示,他们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的人造耳郭,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

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室官方微博“北大新媒体”则大胆预言3D打印将彻底变革教学。化学专业学生可打印出分子、建筑类专业学生可打印出建筑模型、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可将作品打印成3D版本……各类实物可以辅助学习,将学生的创意快速实现和改进,让学生对创意和设计过程更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经验。


拍砖:恐引发社会问题

“3D打印是好科技,但被运用到打印枪支武器上就是危害。”正如网友“简单的海--崧泉”担忧的一样,3D打印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推广和运用后可能导致一些隐患。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被应用在航天科技、工业制造、医疗设备等领域,也有人利用3D打印机打印各类实物,甚至有网友调侃“3D打印机可打印老婆否”。

网友“爆发准备C”对3D打印机代替人力表示出担忧:“有了3D打印机,机器可代替工人生产了,人力需求大大减少,会不会导致失业?”不少网友也表达了对3D打印技术引入中国可能引发问题的担忧。网友“Aploun”说,3D打印的材料硬度问题一旦解决,民间自制武器将失控,3D打印机很可能成为受管制工具。

网友“文艺风赏”则认为,它将带来社会认知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说,说得好听,它叫作3D打印,说得不好听,那就叫作造假。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与克隆有区别吗?

专家:“双刃剑”应合理运用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陈福平博士认为,首先,3D打印技术的显在意义在于,可以降低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 ,还可以运用到一些需要快速成品的行业,比如医疗和工程领域。潜在的好处,就是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为一些技术爱好者拓展了空间,从事设计的门槛可能降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一位发明家。

网友认为,来自3D打印最大的挑战是“它可以被任何人使用”,陈福平博士也认为3D打印确实存在潜在的隐忧。这项技术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来制造枪支或是伪造货币等,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3D打印可能引发山寨版泛滥,侵犯知识产权。另外,该技术的发展对目前的社会伦理具有挑战性,如果打印材料超越了塑料,达到了生物层面,人们可以克隆出一些器官甚至人了,会引发很大的社会伦理问题。

陈福平博士说,每一项技术的运用,都是双刃剑,但我们不应因噎废食不发展它,而是应合理运用它。他认为,一旦该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就必须立法,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业的监管和伦理审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