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请注意!有人伪冒东南网”
www.fjsen.com 2013-02-28 08:5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三坊七巷义务讲解员曾世康:小巷很短 志愿情长
曾世康在三坊七巷为游客义务讲解 东南网-福建日报2月28日报道 本网记者 李琰之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一名志愿者,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有1700年历史,159处古民居,450位名人……”年至花甲的曾世康戴着红帽子、穿着红马甲、带着扩音器,在三坊七巷为游客义务讲解。 古巷故事藏着60年的情感 在三坊七巷,像曾世康这样的志愿者讲解员,每月只需服务两个半天,可他却隔三岔五地往南后街跑,自己设法“加班”。在南后街北段的风雨廊,你常常可以看到他穿着红马甲,坐在椅子上“待命”,对他而言,三坊七巷就是家。 曾世康家在安民巷的曾氏故居,祖先在明代搬入三坊七巷居住,到他已经是第十一代了。曾世康从小在这里长大,60年没有离开过。他对其中的古居民宅、历史文物、市井文化、风俗习惯有着深深的记忆和情感。他把自己儿时在这里听评话、看闽剧、观花灯的感受加入解说词中,把60年的故事讲给游客听。 早在1992年曾世康就和义务导游的工作结缘。那时候,福州旧城改造,计划保护改造三坊七巷。很多人慕名来参观,想留住对古建筑的记忆,曾世康只要有时间,就愿意向游客介绍三坊七巷的历史。 有一次,有三四个外地人到三坊七巷旅游,想要寻找比较懂当地历史文化的向导,邻居就推荐了曾世康,没想到他到北京出差了。过了两日他出差回来,这几个外地游人又很有诚意地登门拜访,热情的老曾带着他们逛了三坊七巷的许多老宅,搜肠刮肚地回忆出平时听过的有关这些老宅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说不完道不尽的三坊七巷 自从和义务导游的工作结缘,老曾就拼命“充电”。从1992年起,老曾就开始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三坊七巷的剪报,看文史类的节目,找专家请教问题,到于山攀讲馆等传播福州传统文化的“沙龙”上听讲交流……新学习的知识,他活学活用地发挥到导游服务中。老曾越来越有“文史学者”的样子,三坊七巷17个景点的故事他能讲三天,那些年轻志愿者也纷纷叫他“曾老师”。 妻子刚开始对老曾的义务讲解不理解。有时游客一打电话,老曾饭吃一半就扔下碗跑了,妻子就会发火了,说怎么就不能把饭吃完再走,客人等一会儿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和家人沟通,老曾每天回家都会跟家人分享今天快乐的事,带了哪里的客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潜移默化下,妻子终于接受了老曾的行为,甚至如今她也开始看书学习,也想做一名义务讲解员。 2010年,三坊七巷管委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讲解员志愿者,老曾一听说就报名了。从2010年至今,老曾共讲解206场,服务游客2000多人。 老曾的讲解,吸引了许多“回头客”,许多游客留下老曾的电话,有朋友来三坊七巷参观就跟他联系。有游客评价说他走南闯北很少遇到像老曾这样热情的人,还有游客在听了讲解后要给老曾钱,老曾说“我是免费讲解”,让他把钱收回去。 “做到走不动为止” 介绍三坊七巷时,老曾会“看人说话”,对本地或听得懂福州话的游客,他会用原汁原味的福州话讲解,“虾油味”十足;对外地游客,他会用普通话,介绍外地人感兴趣的福州市井文化、风俗习惯、名人轶事等。 2011年原籍闽侯的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听了老曾的福州话讲解后感慨,以前在北京都是跟人介绍说福州山多水多树多,现在他要跟人说福州山多水多树多,名人更多。 一次讲解最少要两三个小时,老曾说志愿服务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让他的精神非常充实,讲解时走来走去就出一身汗,还要学习、背讲解词。 “谁不说俺家乡好”,听到游客说三坊七巷很美,文化很深,想下次再来,老曾就觉得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老曾说“志愿服务快乐他人也快乐自己,我要做到走不动为止”。 了解更多海西志愿者风采,请登录福建文明风网站(wmf.fjsen.com)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5]东南网事:网友热议疑似“非故意”挡车牌受罚
- [ 02-18]东南网事:补办的福州市民卡为啥不便民
- [ 02-07]网络正能量:“网络小说写手”老施的逆袭
- [ 02-07]东南网事:“网络小说写手”老施的逆袭
- [ 02-04]东南网事:武夷山市民巡访团 巡出城市新形象
- [ 01-31]网络正能量:情暖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