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明代表:“红土”好男儿
2013-11-13 16:19 来源:福建人大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如果我能再次当选,我会更加努力工作,让荒山‘穿绿衣’,带领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一位村主任在竞职演讲上向全体村民许下的郑重承诺。如今,他的承诺已经逐步变为现实。他就是连续三届当选闽北苏区浦城县的人大代表、连续十八年担任忠信镇宅门村主任、被当地群众誉为“‘红土’好男儿”的罗思明。 在宅门村部会议室,那一块块挂在两边墙上的省、市、县授予的“先进村委会、生态文明村、农业科技示范村”等等20多个奖牌,折射出宅门村的成长变迁和发展壮大;一项项“殊荣”,凝聚着县人大代表、宅门村主任这位“‘红土’男儿”的心血汗水和无私奉献。 一个志向,闯出一条致富小康之路 曾经因家庭贫困的罗思明,未能念完中学就被迫辍学。1987年,这位农村滚打的孩子,休学后自谋职业,立志要脱贫致富。他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创办兴明涂料公司,这些年来,他一直努力学习涂料公司管理经验。他的在外公司已有起色,但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家创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办成了一个大型涂料公司,拥有技术员工50多号人,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过上了小康生活。勤劳致富的罗思明,村民个个都很钦佩他,1995年,罗思明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 然而,那时的宅门村,群众出行不便,电力不足,饮水困难的问题时刻困扰着当地群众。面对着贫穷落后的村情,罗思明没有退缩,而是迅速启动了全村远景发展规划。“道路通,百业兴。”村委一班人在征得全体村民的意见后,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努力寻求帮助,多方筹资,先后对村组道路进行了建设。修通村组道路20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实现了“到组水泥路,出门不沾泥”的目标;紧接着又为全村铺设引水管道,解决了千余人的饮水问题,居民吃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为了解决居民用电不足的问题,他多次向电力部门申请农电网改造计划,经过不懈努力,宅门村实现了前期农网改造,解决了村上低电压和无电户用电的问题。 村里一无资金二无项目的落后局面,着实让罗思明着急了一番。“农村经济要发展,关键是要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宅门村土地山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名贵树种红豆杉种植,在他的带领与帮助下,目前,宅门村拥有红豆杉基地2600多亩,拥有百亩红豆杉基地的有13家,他们生产的红豆杉销往浙江、上海、广州一带,前景十分看好。宅门村形成了传统农业经济与特色产业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经济格局,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95年的656元增长到2012年的6783元。如今,每当村民夸赞和感谢罗思明时,他总是理所当然地说, 村干部,要一心为老百姓做事;人大代表,要心里想着人民,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 一个议案,回报三省交界的3万多苏区人民 2006年,罗思明高票当选为浦城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自此开始了他的人大代表生涯。至今已连续三届县人大代表,7年的光阴将一个雄心勃勃的青年磨砺成平和通达的青年老成,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始终情系苏区人民的心。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改善村庄环境之余,罗思明始终不忘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他珍惜人民赋予他的“人大代表”的称号,这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责任。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提案都是人民赋予的权力,都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任县人大代表以来,他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提案,为浦城县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为人民吐真言。”2006年的一个仲夏,新当选浦城县十四届人大代表的罗思明,顶着炎炎烈日,走在通往闽浙赣三省交界的毛洋老区村的黄泥路上。长期以来,这条路一直是弯弯曲曲的盘山泥石路,全长十几公里,由于山高岭大,汽车司机出了几次事故,都不敢开,孩子们无法到山外读书。罗思明一边想一边认真察看山间树木、毛竹生长情况,时不时停下脚步凝神思索,这些树木毛竹苦于交通不便,“紧锁”深山。“一定要还愿予苏区人民。”回到家后,罗思明立刻以县人大代表的身份去拜访了县交通局领导,详细了解县交通现状,得知近几年县交通经费主要用于县道改造,一时顾及不到村级公路建设上来,对此罗思明扼腕叹息。 2011年,罗思明在一次人大代表的活动中,与几位县、镇人大人大代表一同视察了毛洋村,踏访了通往毛洋村的盘山泥石路,聆听当地农民的意见,收集了大量资料,撰写出“关于实施忠信至毛洋老区基点村10公里公路硬化”的议案,在浦城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该议案。后来该建议在县60多件议案中脱颖而出,被列为当年全县人大十大议案之一。2012年,上级拨付浦城县的专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其中毛洋获得400万元公路建设资金。此建议惠及至闽浙赣三省交界的周边乡镇村组3万多人口,实现了苏区人民的愿景。目前在浦城北片苏区,一场轰轰烈烈的毛洋公路建设正以燎原之势席卷开来。, “当代表就要为老百姓多办实事。”今年1月上旬,罗思明在镇里办事,在空闲时与几位老乡在工业路散步,闲谈中大家谈起镇街路长年失去养护、物业设施老化、段凹凸不平、污水满地的问题。回到镇里,罗思明带着大家的问题,在“人大代表之家”活动日,把工业路坑坑洼洼、污水满地的情况向大家反映,并拟定一份“关于工业路改造” 的议案。罗思明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4月下旬,镇党委、政府根据该议案对镇街道路段改造工程进行勘察,并按照“议案”制定路段改造规划。如今,街道物业设施建设基本完工,路面改造二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当人大代表就得为百姓办点实事,虽然忙点累点,但心里踏实”,罗思明一句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话,却折射出一个人大代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一个感恩,造福弱势群体 “一个企业的成功人士,必须要有感恩之心,要有‘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采访中罗思明这样告诉笔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已成为他的自觉行动。自1998年至今,他先后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15万元,涉及教育、道路等各种公共设施建设,并安排本地农民在他的涂料公司就业50余人,帮助介绍到外地就业160多人,而由他本人亲自援助农村困难家庭或学生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2009年,宅门村一名学生苏霞考上浦城县一中,可苏霞同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她没有父亲,母亲从事不了重体力活,姐姐又在上大学,需要一笔开支。罗思明得知这一情况后,便主动帮助苏霞度过难关,帮苏霞同学缴纳中学至大学毕业的所有就学费用。四年来罗思明已为苏霞同学交付4万多元就学费用。 作为村主任和人大代表,罗思明时刻把群众的困难装在心里,把每一个困难户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他特别关注孤寡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他联合当地人大代表与他们“结对”帮扶,从经济上和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在罗思明的带动下,全镇人大代表已与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结对子47对.。 “乐于助人”这是罗思明的一贯表现。采访中,忠信群众向我们讲了这么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故事:那年,有一位在罗思明的公司打工的温州伙计,因在罗思明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些涂料调配技术,想自己到家乡办个涂料厂,可因家境贫寒,连媳妇都娶不来,想办厂总是力不从心。罗思明得知这位伙计的想法后,便想方设法帮他出点子、定规划,并给他垫付启动资金,使他如愿以偿。如今,他的涂料厂生意很是红火,办了厂后,媳妇也娶来了,真是个一举两得。 …… 罗思明,这个“红土”之子,忠贞不渝,勇于担当。作为一名村主任,他始终不忘为村民办实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牢牢记住了他代表的是人民,他要替人民说话,他一直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和成绩诠释着“人民选我,我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
相关阅读:
- [ 06-28]教练责怪纳达尔态度不端正 直言被他自己打败
- [ 06-10]纳达尔一战刷新两大纪录 下半赛季有望重返NO.1
- [ 06-08]小德一环节失常导致失利 纳达尔诠释红土哲学
- [ 06-08]百年法网个性凸显 没顶棚无鹰眼观众不爱大牌
- [ 06-08]法网男单半决赛:纳达尔3-2德约科维奇
- [ 06-06]费德勒告别红土期待草场:法网对我已是过去式
- [ 06-04]法网小德3-1逆转老冤家连续4年进8强
- [ 05-31]法网彭帅连丢7局脆败 0-2科维托娃无缘女单32强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