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人大频道> 监督纵横 > 正文

连城县人大持续助推计划生育惠民政策落实

2013-12-31 16:31  罗科雄 来源:福建人大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目前,连城县已成功创建文亨齐璧种养、众志诚花卉、林坊绿野仙踪苗木等15家计生家庭农场,带动300多户计生户增收致富。这是连城县实施"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寒冬送温暖·帮扶进万家"等计生惠民活动结下的硕果之一,通过一系列计划生育惠民政策落实,推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温暖民心,提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这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连城县人大常委会持续的倾力助推。

为了推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连城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和十六届人大常委会都非常重视助推计划生育惠民政策的落实。人代会上有不少代表提议: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计生家庭创业扶助制度等惠民政策落实。

连城县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代表的提议,几次把这项内容安排在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中。认为这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应民愿的惠民工程。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了专项视察、调研、审议工作,在“把脉、问诊、开方”中不断助推政府落实计划生育惠民政策。

2011年4月中旬,连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全面了解全县计生优惠政策落实情况。针对调研情况,调研组建议着力构建以计生奖扶制度为主线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全面落实法定奖励优惠政策,不断创新政策兼容措施,推进计生民生工程建设。

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人大常委会的建言献策并积极落实,2011年11月连城县人口计生局在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以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服务、创新、实效"为平台,塑造人口计生工作良好形象。在县人大代表的积极监督落实下,当年就结出了硕果。计生局积极创建奖励、优惠、扶持、免费与保障"五位一体"计生利益导向体系,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实施造福工程,帮助255户计生二女户住进了新家;将农村独生子女、计生二女户困难家庭优先列入农村低保;农村独女和计生二女家庭女儿中考升学加分;兑现计生"三结合"小额贴息贷款资金20多万元,帮助多名计生户实现增收致富;开展各类转移就业培训。积极探索农村计生家庭养老模式,在北团镇溪尾村成立了全国农村首创的"计生三结合照料储蓄社"。

2012年县人大继续建言献策,建议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富有特色新连城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开创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政府相关部门快速落实,开展"十个一"活动推进"生育文明·幸福家庭"计划的落实,一是建设一项"生育文明·幸福家庭"示范工程。二是建立一系列计生机关干部宣传服务挂钩联系示范点。三是成立一个创建"幸福家庭"发展基金会或担保基金,以项目带动发展,提升家庭发展水平等措施。

同时,深入开展"学雷锋·庆三八"活动,连城县人口计生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技术服务人员深入到连城最边远的太平寮山村开展"关爱计生家庭'七个一'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2013年县人大调研组通过调研认为,提供“输血式”计生惠民政策同时,更要提供“造血式”的惠民政策。并建议,推进生态美、百姓富,深化“生育文明、幸福家庭”建设,有效提高计生家庭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发展能力。政府积极落实建议,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参与的模式,计划分三年在全县扶持创建100家以上计生家庭农场,倾力构建"创业、扶助、示范、服务、交流"五大平台,扶助计生家庭在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上创业致富。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文亨齐璧种养、众志诚花卉、林坊绿野仙踪苗木等15家计生家庭农场,带动300多户计生户增收致富。

连城县政府结合开展"四下基层"活动,坚持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对全县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家庭,积极开展以“助困、助学、助残、助优”为内容的走访慰问和帮扶救助活动,倾力打造惠民利民的计生服务品牌。11月以来,连城县全面启动“寒冬送温暖·帮扶进万家”活动,切实对计生特殊家庭进行重点帮扶,发放救助金20多万元。

“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扶助惠民政策,这对构建'和谐计生',建立新型生育文化,促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产生积极影响。也为推进生态美、百姓富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计生工作调研中连城县人大常委会刘保生副主任说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