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重视推进民生建设,努力改革创新,多出务实之策。去年初以来,围绕服务百姓、改善民生,又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举措,涉及提高行政效率、创新社会管理、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城镇公共配套、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诸多方面。这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举措都一一落到实处,让百姓受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惠民政策落地,百姓心头开花。近期,本报记者结合“四下基层”和“走转改”活动,深入一线,从百姓感受出发,共同体验惠民政策的实效,以群众身边事,讲述惠民政策带来的喜人变化……
手机一拍,问题井盖马上有人处理
晋江市中医院附近,该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员林琰圭,正在对一处问题窨井拍照,并及时上传图片,通知相关权属部门人员迅速赶来处理。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包骞 通讯员 陈文经文/图)
时间:1月9日 地点:晋江市中医院附近
林琰圭像往常一样,骑着一辆挂有“城管监督”牌子的电动车在路面巡逻。行至晋江中医院附近,他突然停了下来,原来,马路中间有个窨井盖不见了。他立刻掏出手机,从各角度进行拍摄。接着,通过这部装有“城管通”无线通信系统的手机,将照片上传至晋江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由该中心通知井盖权属部门迅速派人前来处理。
林琰圭是晋江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聘请的17名信息采集员之一,他们被市民形象地称为“城市侦察兵”,每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若发现井盖、路灯、护栏有问题,就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并上传。
如今,在晋江主城区,47240个井盖个个都有身份编号。据统计,去年晋江主城区通过“城市侦察兵”共发现并处理缺失、破损、下沉等问题井盖1500多个,化解了不少安全隐患。
对此,家住晋江中医院附近的李大爷很有感触。他说,在没有“城市侦察兵”之前,一天晚上,他行至街角拐弯处,差点踩空,原来一处窨井没了井盖。过了几天,他又经过此处,发现窨井依然张着口。以前,一个井盖丢了几个月都没人处理,经常有车陷进去。现在,有专人巡逻,大家就不用担心脚下的路,心里踏实多了。
除了建立信息采集员队伍,晋江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还建立了由22个部门组成的城市管理联动系统及相应的业务处置队伍,确保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着落。
“我们借助网格化管理技术平台,在处置问题井盖的手段上已先行一步。”该中心负责人陈海洋表示,如今晋江实现了处理问题井盖从粗放到精准、从被动到主动、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改变了过去城市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甚至推诿扯皮的现象。
政策连线>>>
去年6月,省政府下发《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厦门市、漳州市、莆田市、长乐市、晋江市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试点。要求各地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充分利用各部门已有的或正在建设的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搭建涵盖建设、交通、综治、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综合型城市管理平台,打造“大城管”格局。
社区里的“新市民之家”
尤溪县城关镇沈塔社区,朱邦灯等居民在社区活动场所内排练春节演出节目。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实习生 张萍萍 通讯员 张德遴 文/图)
时间:1月8日 地点:尤溪县城关镇沈塔社区
沈塔社区成立于1999年,现有居民6300多人。“新市民之家”,社区主任姜秀玉喜欢这样称呼社区办公场所。
记者来到该社区占地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首先见到便民服务中心,这里可提供法律援助、社会保障等综合服务;再往里走,就是居民健身房,摆放着跑步机等健身设备;到了场所中央,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四点钟学校和电子阅览室等11个功能区。
姜秀玉说,每天都有二三十名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站吹拉弹唱,自娱自乐;下午4点后,30多个小学生在四点钟学校读书看报、做作业,社区聘请5名志愿者轮流辅导;社区人口和家庭服务中心,专门为育龄妇女提供服务。此外,小区里还有4块室外活动场地,老人可玩门球,年轻人可玩篮球。还有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社区医院等等,小区里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作为尤溪县首个现代化社区,沈塔社区有了标准化办公场所,并建立起完善的服务平台。回首原来“寄人篱下”的日子,姜秀玉感触良多。由于没有办公场所,社区曾借用当地林场的办公室,狭小的空间连办公人员都难安排,更别提群众活动场所。2011年,在县里支持下,才搬进这处新办公场所。姜秀玉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个家,我们的服务也难开展。”
“这里就是我们的家。”社区居民朱邦灯老人说。朱邦灯原先生活在乡下,只能在老人馆看电视打发空闲时间。后来,他搬到了沈塔社区,一脚跨进城里,但是社区没有活动场所,顶多看看报纸。现在,有了活动场所,他在社区里召集起一支30多人的“银龄歌舞队”,大家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群众也爱看,演出邀请应接不暇。
政策连线>>>
去年3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城镇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意见》,指出加强这一建设规划,是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各地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力争在3至5年时间内,在全省建成分布合理、适度超前、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有序、服务规范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网络。
环境改善,村民安居乐业
一群游客经过永泰县岭路乡寨下村,步入谢兆坤的农家饭店,准备品尝农家美味。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卢余清 文/图)
时间:1月6日 地点:永泰县岭路乡寨下村
刚走进寨下村,道路两旁一幢幢粉刷一新的房子就映入眼帘。记者发现,不少房子的屋檐下挂着火红的灯笼,走近一瞧,原来这些房子都是村民开的“农家乐”饭店。
“别小看我们这些乡村饭店,一家饭店一年少说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多的有几十万元。这一切,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村民谢兆坤今年27岁,开着一家面积200多平方米的饭店,卖的是土鸡土鸭、山里特色土菜,饭店生意十分兴隆。
寨下村,位于202省道岭路段,是游客前往云顶景区的必经之路,全村只有98户,一半村民在从事“农家乐”。“农家乐”让村民打开眼界,也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谢兆坤的这家饭店,5年前还只是一间卖李干的小作坊。一年收入不多,仅够养家糊口。后来,看到去云顶的旅游者越来越多,他跑去大酒店学了两年厨艺,回来就把小作坊改成了饭店。
刚开始,生意并不好。原因有三:一是村道太窄,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不说,顾客来了连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二是流经村庄的小溪没人治理,碰到旱季,滞留的垃圾就会发臭;三是沿街店面没有统一规范,形不成规模效应。
“这些年,县里为发展旅游业,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做了许多努力。比如,道路拓宽改造、杆线下地、建设公共停车场、聘请专职保洁员等。政府还免费帮我们店铺进行立面改造,制作了统一规范的店面招牌。”谢兆坤说。
如今,随着村容村貌的改善,驻足寨下村的游客不断增多。除了开饭店外,有的村民开旅馆,有的开店专售土特产,有的当导游,有的跑客运……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致富。
政策连线>>>
去年2月,省政府发出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攻坚计划的通知。要求全省从2013年起至2014年,开展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园林水系提升、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行动,加快形成完整的“点线面”系统,凸显规模效应,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小额信贷帮助农户致富
福安社口镇谢岭下村,村民雷石坤的妻子正在给猪喂食。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原仁开 通讯员 王旺声 文/图)
时间:1月12日 地点:福安市社口镇谢岭下村
这一天,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工作人员,又一次兵分多路,深入湾坞镇、甘棠镇、范坑乡等,进村入户,上门送贷款服务,共向83户农户发放小额信贷款104.2万元,及时解决他们在冬季农业生产、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资金短缺困难。
2001年,福安市政府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省扶贫办联合成立了福安市“农户自立服务社”,旨在针对贫困山区的农户,开展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为贫困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并通过培训提高农户自立能力,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10多年来,福安市小额信贷扶贫开发项目已覆盖全市17个乡镇220个建制村,先后扶持农户发展微型项目98个,累计给58849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1亿多元。
雷石坤是社口镇谢岭下村村民。他告诉记者,早年,一家四口借住在废旧的村小学校舍里,虽然勤劳肯干,但由于没有资金、不懂技术,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一直上不去,一家人只能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2005年,雷石坤利用“农户自立服务社”提供的贷款,建了简易猪舍,买了3头猪,打算发展养殖业。但雷石坤对养猪一窍不通,于是,“农户自立服务社”又帮助他联系养猪大户和农业站。他一有空就到养猪大户那儿取经,到兽医站学习,渐渐地有了经验,自己配饲料、给猪治病,猪也越养越多,还建起了规模化养猪场。
雷石坤开心地说:“这些年来,在‘农户自立服务社’的扶持下,我共贷款7次,总金额达6.4万元。如今,家里盖起了新房,算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政策连线>>>
去年2月,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十条措施。其中指出,推动“金融服务不出村”工程建设,支持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向县域延伸营业网点,推动开业一年以上的村镇银行以及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在乡(镇)、村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残疾人也能找到好工作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谢婷)
时间:1月9日 地点:福鼎市汤霸王食品公司
在福鼎汤霸王食品公司,残疾人与普通员工同工同酬,享受五险待遇,工余时间还可以在活动室参加康复训练,进行娱乐活动。这是我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后,企业和相关机构联动,共同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
汤霸王公司是当地龙头食品企业,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员工池学政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2011年前,以开残疾人车载客为生,后在家待业半年。汤霸王公司得知后主动登门探访,吸纳他为员工,安排他从事削芋头、包饺子等简单工作。池学政告诉记者,比起之前的街头载客,他非常喜欢现在这份稳定的工作。工余时间,他也喜欢待在公司里,有时在康复室做增强肌力的训练,有时和工友聊天。
“不是每个残疾人都能适应在公司上班的节奏,所以我们尽量创新多种就业形式。”汤霸王公司负责人说。2012年,在福鼎市残联的指导下,该公司联合一家农业合作社,共同创建了“福乐种养基地”。截至目前,已有26名残疾人在该基地工作,按月领工资。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扶持创建100个‘福乐种养基地’,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省残联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连线>>>
去年3月,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福建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规划》获省政府批准。规划提出,我省将在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险、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社会服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基本住房保障9大领域,实施51类共7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和31项保障性工程。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比较,我省的规划根据地方特色,增设了残疾人补助救助计划等5个服务项目。
搭建“服务民生超市”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时间:1月6日 地点:龙海市便民服务中心
“原本以为要一个星期,没想到半个工作日就办好了。”家住龙海市紫泥镇锦田村的姚春娇和康逸君,在龙海市便民服务中心一次性领到结婚证和生育服务证。
姚春娇说:“听身边姐妹说,办理结婚证程序很麻烦,要跑多个部门开出各种证明,要到指定的医院做婚前体检。当天8时不到,我就和男友拿着各自单位开出的证明,到服务中心办理结婚登记。结果工作人员说,在中心里就可以体检,我们来得早,不用排队,结果很快就能出来。除了等待体检报告外,完成其他手续不到20分钟。”
“门难进、脸难看、章难盖、事难办”是以前老百姓去一些政府部门办事的感受。如今,这些现象已逐渐减少,这一喜人变化,得益于各政府部门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服务精神的贯彻落实。
去年初,龙海市委市政府开始组建便民服务中心,将各部门分散的审批职能集中整合到审批处室,审批处室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审批项目集中到网上审批系统办理。同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授权到位,审批人员入驻到位,按照“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优则优、能快则快”的原则,创新便民服务机制,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平台收费”的运作模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便民服务中心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服务民生超市”。该中心把服务承诺、服务项目、程序要求、收费标准等进行全方位公开,确保阳光、透明运行,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办事效率。
政策连线>>>
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决定在全省乡镇以上党政机关、中央驻闽机构,以及其他依法承担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教育动员、自查整改、改革审批、优化流程、推行标准、直查快办。实施意见要求,严密组织,加强分类指导,不搞形式主义,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考评,重点考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制度执行等;严格执行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有关基本制度,加大整治“庸懒散拖”问题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