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学历、身份限制,中职校可直接从行业企业招聘老师 行业能人也能当编内老师 东南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只要你是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就可能成为中职校编内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从今年起,我省中职学校将创新教师补充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日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制定《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该计划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改革,以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职教师队伍。 据统计,目前我省中职校教职工2.23万人,专任教师1.77万人,他们担任着全省251所(不含技工学校)中职校58.03万名在校生的教育教学任务,生师比偏高。 此次队伍建设计划,着重从改革教师招聘制度上下功夫。实行新办法后,在总编制数内,没有学历、身份的限制,学校可采取直接考核或简捷有效的测评方式,从行业企业招聘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的教师。即便学校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而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其他专业课教师招聘也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将逐渐成为任职的基本条件。 此外,我省将在中职校中全国首设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今后,办学水平高的中职校的教师评高级职称的机会比普通高中甚至省一级达标高中还要多。 此外,计划也提出,将制定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允许中职校按现有专任教师数的一定比例聘请兼职教师,支持学校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到2017年,全省中职校专业课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 相关报道 普通工人也能当中职教师 我省出台中职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东南网1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薇) 今后,即使是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普通工人,只要技术过硬,也有可能当上有正式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根据我省最新出台的相关文件,中职学校可以从行业、企业招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应聘人员的学历、身份没有任何限制。 高级技术人才可直聘入编 省教育厅有关人士介绍,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中职教师的总体数量仍然跟不上,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 为此,省教育厅出台政策明确,在学校总编制数内,中职学校可以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而且,聘用由学校说了算,应聘人员只需通过学校的考核或简捷有效的测评,即可上岗。学校如果没有相应的岗位空缺,还可设置“特设岗位”,招聘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据介绍,过去,行业、企业内的高端技术人才,因为学历、身份等“门槛”,无法进入中职校当专职教师,即使进了学校,也不一定有相应的岗位空缺。而新政实施后,这些门槛就完全消失了。 全国首创中职教师也能评正高 根据最新出台的《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我省将在中职校中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在全国尚属首创。此前,中职校教师的最高职称是“副高”, 我省还将优化中职校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为3.5∶4.5∶2,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3∶4.5∶2.5,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为2.5∶4.5∶3。而省一级达标高中为3∶4.5∶2.5。这意味着,今后,办学水平高的中职学校的教师评高级职称的机会比省一级达标高中还更多。 业内人士表示,我省中职高级岗位比例新标准在全国属领先位置,而且与普通中学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新标准实施后,一大批中职教师将因此受益,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扎根中职教育工作。 此外,《计划》也鼓励教师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 |
相关阅读:
- [ 01-05]仓山投入4.95亿元完善教育布局 今年新建2所学校
- [ 12-27]福建省新增5所“达标中等职业学校”
- [ 12-22]福建6所学校列入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
- [ 11-28]福建中职学校下月6日前须退还已收学费
- [ 09-13]中职生苦练技能为获奖保送本科 被告知只能加分
- [ 07-23]中职校:毕业生抢手 招生却不易
- [ 07-22]福州普高中职昨完成录取 尚余大量招生计划生源不足可降分
- [ 07-21]省教育厅发文规范中招工作 引导50%初中毕业生上中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