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正文
分享到:

泉州花灯艺坊春节忙不停 艺人呼吁保护和传承民间工艺

2014-02-06 22: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泉州曹氏花灯坊掌门曹淑贞正在巡检作坊已经制作完毕的马年元宵花灯。

东南网2月6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今年的春节,我们正月初一下午就开始继续赶制元宵花灯,基本上可以说‘没有放假’。”2月5日下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泉州曹氏花灯坊掌门曹淑贞在家中一边扎制花灯骨架,一边向东南网记者介绍曹氏花灯的工艺、传承和运营状况。据介绍,目前首批由台湾金门订制的元宵花灯已经送出,另有一些本地元宵灯展作品和东南亚、中东等地客商订制的花灯作品正在赶制中。

花灯名气很大 但作坊很小

2月5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泉州市区水门巷楼仔下的曹淑贞花灯作坊,这里比往常更加忙碌,墙上挂着的,地上摆着的,全是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花灯。不大的民房内十几名花灯制作者正在紧张有序地制作花灯,有的在绑扎竹篾骨架,有的在涂抹糨糊,有的在粘贴布绸。而曹淑贞作为该项工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也忙里忙外巡检着花灯的各个环节工艺,有时候也要亲自动手参与花灯制作。

在作坊内记者注意到,大部分花灯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分别完成图稿设计、竹篾搭架、灯路布设、上绸修边、花灯装饰等六大环节,一些大型的花灯则一改竹篾为骨的传统制作方法,改用铁丝焊接造型,以保证坚固而耐用。不过记者也看到,一些高度在一米左右的花灯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竹篾为骨的制作方式,工艺师一边用卷尺量裁竹篾长度,一边用纸条绑住竹篾接口,起到固定作用。而在作坊外面,记者还看到在一些街边空地和对面的民房院落也成了曹氏花灯的作坊,一些已经成品的花灯则堆放在院子角落或离作坊大约500米元的仓库内,等待节后发货。

从简易到复杂、从竹篾到铁架、从普通电路到LED灯,从不动到能动,还有花灯浮雕设计……这些都是曹氏花灯在几十年的制作中,根据时代发展所作出的改进。曹淑贞告诉记者,目前曹氏花灯从设计绘稿到花灯成品,所有的工序都是由家族的三四十人以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其中很多亲戚是以白天单位工作下班来作坊兼职方式来支持这个家族事业。“小伙子们做起这种传统工艺还很细心和敬业,大年三十晚上有的甚至加班到9点多才回去,正月初一下午又继续在这里研究他们负责的花灯工艺”。

采访时,市民张女士带着自己上小学的女儿来到作坊,参观之余还想请这里的扎灯师傅教授其女儿编制简单的花灯,帮助她完成寒假作业。张女士告诉记者,曹氏花灯在泉州的几个花灯作坊中可以说是既保留了传统花灯元素,又有创新设计,可谓家喻户晓。“我带女儿从城北来到城南的作坊,关键是想让女儿接触最传统、最真实的花灯制作工艺,希望有助于她的学习,也培养她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彩扎花灯也叫“竹篾灯”,花灯艺人用纸捻将竹篾先绑扎成灯的骨架,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据了解,泉州花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彩扎花灯是最常见、最悠久的传统花灯。曹淑贞则是享有盛名的泉州彩扎花灯艺人之一,其制作的花灯被誉为“曹氏花灯”,既有传统模式又有创新造型,主题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目前,曹淑贞花灯艺坊已被泉州市确认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之一,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单位。

“我们的花灯除受到台湾地区商家喜爱外,还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和中东等地,许多客人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或本地朋友介绍后找到这里下单。尤其是用竹篾扎成的挂灯,是最传统的纯手工艺品,深受海外客户喜爱。”曹淑贞表示,结合了现代艺术后的花灯也受到了许多客商的欢迎,“今年,我们作坊承制的长4.7米,高3.5米的‘双马送福’花灯,将于元宵节期间亮相在泉州新门街举行的泉州花灯展,这也是今年泉州展出的最大花灯。”

曹氏花灯作坊经常有市民或游客来此参观

传统花灯工艺需要传承和保护

“传承”是曹淑贞最关心的事情。现年62岁的曹淑贞,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泉州做彩扎花灯时间最长的艺人之一。从14岁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就扎一些虫鸟花灯,后来进入泉州市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当学徒工。42岁走出工厂后,开始在家制作花灯。她致力于花灯制作研究,从艺近五十年来,不仅在花灯制作工艺上有所成绩,也带动了几位亲戚学习和从事传统花灯制作,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曹氏花灯作坊,并在花灯市场上产生影响。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有义务和责任让这门技术走出家族的圈子,传授给更多的人。”目前已经是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客座教授的曹淑贞告诉记者,她现在每周在高校内有四节花灯课,主要教授学生传统花灯制作技巧,培养学生手工技艺。她说:“尽管骑电动车到学校有些不方便,但是有些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全面地掌握泉州花灯特点,还是会从家里携带一些样品到学校和学生一起探讨花灯的发展、传承和制作技巧等方面的问题。”除了高校授课,曹淑贞还到相关部门开展“让花灯走进校园”号召,向鲤城区实验小学学生授课,培养孩子的手工创造能力,受到了孩子们欢迎。

与此同时,曹淑贞也进一步探索传统“彩扎”制作技巧,其制作的“彩扎”人物作品“南音人物”曾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大赛。记者从作坊的展示柜上看到了该获奖作品,5个高度在30厘米左右的南音艺人端坐在戏台上,身披绸缎长衫,弹琵琶、吹洞箫、拉二胡……制作手艺细腻,人物表情丰富,形象栩栩如生。“‘彩扎人物’与‘花灯制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艺,彩扎人物无论是在工序还是场景设计方面都更加繁琐。”她表示,彩扎是她目前除了传统花灯制作外很想继承和探究的另一项传统工艺技术,由于其制作程序繁杂,目前许多花灯作坊并不重视该项工艺的传承,有的作坊甚至不会彩扎的制作方法。

曹淑贞认为,要学习和掌握“彩扎”技术,最重要因素除了具备要一定的艺术细胞外还要有耐心,只有耐心地学习、钻研,才能全面地学习到这门技术的精华。“让手工艺人在高校传授传统技艺对学生来说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专家有义务和责任去传承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学生也应该好好珍惜这种学习条件,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些传统的东西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曹淑贞说。

工艺师将绸布粘至花灯骨架上

花灯师傅正在做花灯修饰

曹氏花灯第三代传人曹淑贞的女儿正专心制作花灯骨架

竹篾的接口一般用纸条黏糊固定

7 曹氏花灯传人之一的曹聪明正在制作传统龙头花灯

曹氏花灯传人曹志猛正在焊接大型花灯骨架

年轻的花灯师傅正在布设花灯灯路

工艺师将绸布粘至花灯骨架上

花灯师傅正在做花灯修饰

曹淑贞正在绘制花灯图纸

曹淑贞将彩绸粘滞在花灯边沿,修饰花灯。

 彩扎作品《南音人物》作品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