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员:记录天空“表情”感受城市“冷暖”
2014-02-07 09:44 吴洪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7-9日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全省降水偏多,9日起将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天气,出行需防寒保暖并注意交通安全。”春节长假即将结束,一份春运期间的最新天气预报,通过电子显示屏、电视、手机等各种方式,传递给了许多正踏上返程的旅客。 这份天气预报的背后,隐藏着一群日夜守望天空的人,业界称之为“气象观测员”。 一 福州乌山顶峰,2000平方米的气象观测场上,每天都有1-3名高空和地面观测员轮流驻守在此。 2月5日是正月初六,气温骤降,天空中飘着细雨。18时50分,高空气象观测站内,刘祥金和吴昌叨像往常一样,开始给探空气球充气。按照国际惯例,各国的探空气球每天需要放飞3次,分别在北京时间早上7时15分、晚上7时15分、凌晨1时15分。放球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差,即便在台风、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里,气象观测员都要顶风冒雨准时发送,否则气象数据就无法同步采集。 这一天,轮到刘祥金主班,他留在室内负责发出指令、追踪信号;吴昌叨则拿着探空气球和数字探测仪移至70多米外的放球点,数字探测仪被绑在球体下方。为了让气球在雨天升得更高,他们在球体外层涂上煤油,以增加韧性、减少阻力。 “时间到了吗?”“快了,预备1、2,放。”随着刘祥金一声指令,19时15分,吴昌叨松开了紧握的拳头,直径2米的探空气球在雨中缓缓地升向了高空。 然而,观测工作远没有结束。气球升空后,数字探测仪每秒钟都会传回一组温度、压力、湿度、风向、风速数据。屋内,刘祥金正在电脑前追踪探空气球动向。“不要小看这些数据,它们不仅是气象预报员预报未来天气的依据,也是全球气象专家分析气候变化的基础资料。我们必须一直跟踪下去,直到气球破裂,这个过程一般在2个小时以内。” 20时30分,刘祥金制作出一份探空报文,一串串如密码的字符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冷暖”。 稍作休整,刘祥金和吴昌叨又要备战凌晨1时15分的高空观测。“一天3个时间段,6个人两人一组轮值,别人的下班点正是我们的上班点。没有一点耐性和定力,还真难坚持下去。”刘祥金说。 二 高空气象观测站西面是地面气象观测站。在那里,始终有一人在维护设备、监控数据。 观测场正中央的草坪上,整齐排列着自动测温仪、蒸发仪、雨量仪、能见度仪等观测仪器,每5分钟传输一次地面温度、湿度、雨量、能见度等气象数据。8名地面气象观测员按上午、下午、夜间3个时段排班,每个整点必须校正、上传数据。 2月5日20时,26岁的张华琳核对好最新的地面温度、湿度、压力等资料后,抬头观望了一会儿天空,在《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簿》里记下各种标记——此刻,天空有云、云高450米、全天降雨。 元旦过后,地面观测员取消了夜间观测任务,只在每日8时、11时、14时、17时、20时进行5次人工观测,记录云层、云高和天气现象。而同一时间,全国的地面观测员都在观测各地的天气,日积月累下的气象数据可以用于科学研究。 “今年以来,福州的雾霾天气增多了,尤其是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后。大年初一,福州就出现了明显的霾天气。”翻开记录簿,张华琳解释着每一项标记,“它们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也提醒我们守护好这座城市。” 这一夜,张华琳的监测数据和刘祥金的探空报文通过信息系统,先后传送给气象预报员。全天各种类型的气象要素,转瞬间化为人们每天出行的必备参考。 三 对每一个气象观测员来说,守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行程。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气象观测属于气象行业的基础业务,稍有怠慢,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气象观测员必须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还要严谨、认真,因此较难招收到人才。”刘祥金告诉记者,目前我省每个县级市都有地面气象观测站,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整支观测队伍也更加年轻化,相对而言,高空探测行业则面临着人才断层问题。 由于数量不多,高空气象观测员在气象界被比喻为“熊猫”。目前,福建高空观测固定站点只有福州、厦门和邵武3处,专业观测员仅24人,已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现象。 “高空探测专业性强、工作重复而枯燥,对个人来说发展前景有限,因此很难留住人才。目前,站内大部分观测员的年龄已超过50岁。”刘祥金在福州高空气象观测站工作了30年,格外了解这份事业对新鲜血液的需求。他坦言,随着高空探测仪器越来越现代化,今后的站点分布会更加密集,对年轻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更加强烈。 28岁的那子鑫是福州乌山高空气象观测站最年轻的观测员,也是这里唯一的大学生。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4个年头。由于每日凌晨两三点才能下班,站内特别腾出了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让那子鑫过夜。“这个岗位的确有些‘冷’,不过,我从小就喜欢气象。每天放飞探空气球,记录天空的‘表情’,是件很有趣的事。”从那子鑫的身上,刘祥金这些老观测员看到了新希望。他们期待,有更多爱好气象的年轻学子投身观测事业。 |
相关阅读:
- [ 02-04]气象预报背后的付出:气象观测员与枯燥数字为伍
- [ 03-23]走近德化九仙气象站当上一日气象观测员
- [ 08-04]福州气象观测员无意拍下鼓山神秘飞行物(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