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南平加入厦门市政采购平台

2014-02-19 09: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2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徐占升)

对于周培坤来说,2014年的头件大喜事就是南平市政府加入了厦门市政府大宗货物集中采购队伍。这意味着,南平市政府今年起将直接采用厦门市政府大宗货物集中采购的中标机型,首批列入大宗货物的品类包括计算机(含台式机和笔记本)、空调、打印机、复印机、一体机、投影仪、碎纸机共7类通用办公设备。

周培坤的身份是万翔网商总经理。万翔网商2009年起成为厦门市政府大宗货物集中采购实施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厦门市近4年232款大宗货物政府采购总金额达7.7亿元,经过与商场、超市以及主流电商的市场均价相比对,约节省财政资金2.5亿元。

全新政府采购模式

厦门在国内最早提出政府大宗货物集中采购理念并付诸实施。经过层层遴选,2009年4月,厦门万翔网商获得了厦门市政府大宗货物集中采购资格。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集中采购,以往各企事业单位机关的采购小单就集合成了大单,万翔网商又把政府采购的量连同个人、企业的量放到一起,以规模化的采购数量提高了采购的议价能力。

“如果你只采购100台空调,就是小客户,供应商给你报价5000元;我现在有量的优势,用4500元甚至4000元就能买到。”

2013年厦门市大宗空调政府采购,采购数量达到3万台套,采购的中标额合计8128.25万元,其中,一台海尔1P挂式空调,市场平均价超过2288元,通过大宗采购的中标价格仅为1520元;一台海尔3P柜式空调,市场平均价为5824元左右,通过大宗采购的中标价格仅4090元。

除了让政府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同样的产品,万翔网商的这一模式还大大缩短了以往申报、审批、招投标这些流程所需的时间。“使用单位的等待时间也从原来的2个月缩短到现在24小时,因为为他们采购的货早都拿到仓库里了。”周培坤说。

他解释说,以前的采购模式是一条线走到底,先申报、审批后,进行招投标;现在是两线并进,原本的申报、审批程序还要继续走,但现在招标却可以同时,甚至提前进行,因为最终审批的采购量并不影响招标,除了政府客户,还可以卖给个人、企业。

除了价格优势凸显,在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品质方面,这一政采模式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开始,万翔网商会对每一批次中标产品进行检测,发现与采购标书要求不一致的,立即退货,并按合同要求进行处罚。从2013年起,万翔网商与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合作,对所有政府采购的大宗货物进行送检,对产品与招标文件不一致的供应商进行处罚,直至取消其投标资格。因为有万翔网商负责解决所有售前售后服务问题,过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需要多头联系不同设备供应商的情况也得以改变。

异地复制或非坦途

周培坤表示,南平市政府的加入,不仅有利于节约南平市政府财政资金,提高采购效率,对厦门市政府采购也是有利的。

集中采购节约采购资金的最主要原因是汇总了巨大的采购规模,通过量的优势即可以量制价,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直接对接厂家,让采购渠道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供货成本。

“拿南平来说,虽然每年采购的量不大,但毕竟增加了我们与供应商谈判时的筹码。”周培坤说。南平市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压低产品价格,这必然也将惠及厦门市各采购单位。按照这一思路,如果有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集中采购体系中,理论上不仅有利于更大程度降低采购价格,而且集中采购的产品品类也可以进一步丰富,更有利于各参与者的采购需求。

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传递出的信息令周培坤感到振奋: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无疑,今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将起到更大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厦门的政采模式是否就能快速实现异地复制,周培坤对此心中仍有问号。

“首先要看政府有没有节约采购资金的意愿,再者要看以前的既得利益者愿不愿意放弃采购带来的好处。”他解释说,采购带来的好处不能仅仅认为是“回扣”等权力寻租现象,也可能是一些机关单位的消费偏好因为大宗采购而得不到满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